公司21Q4 实现收入19.72 亿元,同比+49.80%,环比+3.0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08 亿元,同比大幅扭亏为盈,基本符合预期。展望未来,料公司12 寸新产线将有序爬坡,产品结构持续优化,IGBT 等产品线在电动车、光伏市场进展顺利,持续看好公司后续发展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2021Q4 收入同比高增长,环比保持稳健,基本符合预期。公司2021 年实现收入71.94 亿元,同比+68.07%,归母净利润15.18 亿元,同比+21.5 倍,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95 亿元,同比大幅扭亏为盈,其中非经常性损益较大,主要源于公司持有安路科技与视芯科技股权,本期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6.9 亿元。单季度来看,公司21Q4 实现收入19.72 亿元,同比+49.80%,环比+3.0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08 亿元,同比大幅扭亏为盈。成本端,公司21Q4 毛利率为34.11%,同比+8.52pcts,环比-0.88pct,会计准则调整对Q4 营业成本影响约2000 万元,若加回则21Q4 毛利率环比持平。费用端,公司21Q4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1.9/-1.1/-2.5/ -1.4pcts,环比-1.0/+0.4/+1.3/-0.1pct。
2021 年晶圆产量同比+34%,结构升级助力ASP 提升,2022 年有望延续。公司2021 年5&6 寸产线产量约255 万片,对应ASP 为650 元,同比+5%;8 寸产线产量约66 万片,对应ASP 为1757 元,同比+21%;12 寸线产量约20 万片,对应ASP 为3895 元。整体来看,公司2021 年等效8 寸晶圆产能同比+34%,在行业景气+国产替代加速的背景下,产能弹性是公司高增长的核心优势;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提升,2021 年下半年,公司8 寸线和12 寸线的ASP 分别环比H1 提升9%/15%。展望2022年,公司12 寸产线二期项目有序推进,8 寸和12 寸线稼动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IGBT、高压MOS、高压集成电路等工艺平台在12 寸线导入顺利,公司产品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公司预计 2022 年实现营业总收入约 100 亿元(比2021 年增长 39%左右),营业总成本将控制在85 亿元左右(比2021 年增长41%左右)。
公司IGBT 产品线进展顺利,2022 年顺利进军电动车、光伏等行业。公司2021年IPM 收入超8.6 亿元,IGBT 单管及模块收入约3~4 亿元。同时,基于自主研发的V 代IGBT 和FRD 芯片的电动汽车主电机驱动模块,公司已在国内多家客户通过测试,并已在部分客户批量供货。目前公司正在加快汽车级和工业级功率模块产能的建设,预计今后PIM 模块的营业收入将快速成长。同时,光伏行业需求旺盛,为公司IGBT 产品导入创造良好机遇。在SIC 领域,21H1 公司SiC 功率器件的中试线已实现通线,目前已完成车规级SiC-MOSFET 器件的研发;公司已着手在厦门士兰明镓公司建设一条6 SiC 功率器件芯片生产线,预计在2022Q3 实现通线。
风险因素:功率器件等产品涨价幅度不及预期;产能扩张节奏不及预期;产品结构升级进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投资建议:公司是本土IDM 大厂,目前主赛道为功率器件(营收占比超过60%),同时积极布局电源管理芯片、MEMS 传感器、MCU 等品类。目前公司8 寸和12 寸晶圆产线的新产能有序释放,同时功率器件领域受益于国产替代趋势,进军白电、光伏、电动车等中高端市场进展顺利,此外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带动产品ASP 提升,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持续高增长。我们上调公司2022~23 年EPS 预测至1.09/1.39 元(原预测为0.95/1.16 元),并新增2024 年EPS 预测为1.71 元,结合可比公司估值水平,基于2022 年PE=65x,给予目标价71.0元,维持“买入”评级。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