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2 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2 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30 亿元~37.30 亿元,同比增长50%~54%;实现归母净利润3.46亿元~3.86 亿元,同比增长41%~5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40 亿元~3.80亿元,同比增长42%~58%。
22Q1 业绩亮眼,彰显公司龙头地位。公司Q1 业绩亮眼,在去年同期高基数(21Q1 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0.80%、116.41%)以及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受益于公司多业务增长强劲和下游新能源大客户放量,公司22Q1 实现业绩高增长,验证了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按照业绩预告中枢,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36.8 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归母净利润3.66 亿元,同比增长49%,一季度净利率为9.95%, 同比下降0.19 pct,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一直处于高位。
平台化战略+Tier0.5 级营销战略推进顺利,全年业绩高增长可期。公司积极推进“2+3”战略,在保持汽车NVH 减震系统与整车声学套组两项业务国内领先的同时,前瞻性布局轻量化底盘系统、热管理系统、智能驾驶系统。公司推行Tier0.5 级业务模式并取得成功,该模式单车配套产品较多、金额较高,可以为客户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该模式逐步获得智能电动车企的认可,公司已与多家车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获得较多订单,与RIVIAN 合作配套的单车价值达11000 元。公司与重庆金康在重点车型开始合作轻量化底盘系统等产品,与华为开始合作热管理系统相关产品。公司各项业务均取得快速发展,面向智能电动汽车的轻量化底盘、热管理等业务增长强劲,线控底盘相关的转向系统、刹车系统、空气悬架业务也取得良好发展,将推动公司业绩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的EPS 分别为0.95 元、1.38 元和1.85元,对应PE 分别为59.9 倍、41.2 倍和30.6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下游客户订单不及预期。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