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回顾
2021 业绩符合业绩快报
公司公布2021 业绩:收入14.00 亿元,同比增长59%,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增长37%,对应每股收益0.31 元,业绩符合快报。单季度来看,4Q21 收入4.84 亿元,同比增长21%,归母净利润0.36 亿元,同比减少34%,主要由于人员费用增长较快。
动力电池、消费电子齐增长,毛利率小幅提升。分行业来看,2021 年动力电池、汽车及五金、消费电子收入各9.97/1.71/1.55 亿元,同比增长62%/42%/109%,动力电池毛利率同比减少0.46ppt 至31.7%,汽车及五金、消费电子毛利率分别同比增加5.3/4.6ppt 至46.4%/48.9%。2021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增加0.4ppt 至37%。
费用前置导致利润率同比下降。截至2021 年末,公司员工3,517 人,较年初增加1,615 人,主要为研发设计和生产调试人员。2021 年公司销售、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减少1.2/0.8/0.6ppt,管理费用率同比增加3ppt,主要为职工薪酬增长。2021 年公司净利润率同比减少1.1ppt 至6.6%。往前看,随着管理经验和效率提升,我们认为费用前置问题将逐渐改善,净利率弹性有望逐渐释放。
在手订单充足,营运资金增加。截至2021 期末,公司合同负债11.69 亿元,较年初增加7.02 亿元,存货余额18.04 亿元,较年初增加10.29 亿元,营运资金快速增长致2021 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1,021 万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入2.56 亿元。
发展趋势
电池厂扩产迅猛,预计2022 年订单保持高增长。2021 年公司新签订单35.99 亿元(含税),同比增长139%,其中85%为动力电池领域。根据GGII 数据,2021 年中国锂电设备市场规模约500 亿元,2022 年有望增长约50%至750 亿元。公司在动力电池激光焊接领域深耕超过14 年,核心器件自制程度高,工艺和配方掌握水平领先,我们看好公司在动力电池激光焊接领域保持领先市场份额,并有望加大消费电子市场拓展力度。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维持2022/2023 年EPS 预测0.95/2.02 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3年28.9x/13.5x PE。考虑疫情反复对企业交付的潜在影响及板块估值整体下行,我们下调目标价维持目标价13%至38.48 元,对应2022/2023 年41x/19x PE,有41%上行空间。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风险
下游扩产不及预期;产品交付不及预期;费用管控不及预期。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