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共振,公司消费类业务增速高于行业水平。以华为、小米、OPPO、VIVO 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品牌崛起,2015-2021 年合计全球份额从18%提升至43%,公司作为上游供应商充分受益。随着LG、SDI、比亚迪等厂商重心由消费转向动力,公司将逐渐承接苹果、三星份额,公司市占率有望稳步提升。电芯和模组整合为大势所趋,电芯厂商产业链垂直布局能够助力企业贴近客户资源,确保订单稳固。公司Pack 产能扩张,未来自供率将逐步提升。预计公司2022-2024 年消费类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3.3%/23.2%/23.9%。
消费龙头加码动力、储能电池业务,构建利润新增长点。全球能源转型+汽车电动化加速,动力、储能锂电需求蓬勃发展。公司深耕消费类电池二十余年,研发基因助力新赛道;客户方面,与上汽、通用、中兴、Sonnen等建立合作,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公司目前规划动力、储能电池产能达28GWh,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凭借技术积累、量产能力、优质客户成功突围。软包电池性能优异,被广泛配置于海外头部车企,全球动力电池软包渗透率逐年提升,2018-2020 年分别为14.0%/16.1%/28.1%。半固态/固态锂离子电池将在软包电池中率先商用,软包电池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公司积极布局锂电池前沿技术,我们认为公司在动力、储能领域具备后来者居上的基础与条件。
盈利预测:公司消费类业务稳定增长,动力、储能类业务将随产能释放加速成长。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0.06/177.20/226.91亿元, 同比增长35.45%/26.52%/28.05% ;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8/16.82/23.98 亿元, 同比增长-30.38%/155.43%/42.55% , EPS 为0.59/1.5/2.14 元,对应PE 分别为45/18/12 倍。给予公司2023 年24 倍PE,目标价36.0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上涨超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产能建设不及预期风险,业绩预测和估值判断不达预期风险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