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3 月 5 日, 公司公布投资与增资公告。 投资要点:
公司拟以荆门新宙邦为投资主体扩产电解液。 3 月 5 日,公司公布投资公:公司与亿纬锂能共同投资设立荆门新宙邦,其注册资本 1 亿元,其中新宙邦以现金出资 8000 万元,占注册资本的 80%;亿纬锂能以现金出资 2000 万元,占比 20%。同时以荆门新宙邦为实施主体,投资建设年产 2 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年产 5 万吨半导体化学品项目, 预计投资 3.5 亿元人民币,分两期建设: 一期投资 2.5 亿元,建设期约24 个月,预计 2020 年一季度投产;二期投资 1 亿元,预计在一期投产两年后开始建设,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均可实现营业收入 17 亿元,净利润 1.3 亿元。项目实施前,公司在华东、华南地区建立了锂电池电解液、半导体化学品等多个生产基地,该项目建设将有效补充公司在华中地区的布局空白,对公司抢占华中、西南市场具有积极意义,且合作方亿纬锂能在我国锂电池领域具备一定行业地位,此次双方合作将利于提升公司在国内电解液领域的行业地位。
巴斯夫电解液预计 18 年扭亏为盈。 17 年 8 月底,公司收购巴斯夫电解液业务完成交割,收购完成后对其内部进行大力整合。 2017 年苏州工厂前三季度产量较低,交割之后产量逐月上升, 目前月产量已经到200 吨左右, 2018 年全年产能规划在 5000 吨左右, 预计将扭亏为盈。
看好公司电解液业务发展前景 电解液价格将企稳。 目前,公司电解液业务营收占比已超过 50%, 17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4.02 亿元,同比增长14.32%, 在公司营收中占比 51.0%。预计 18 年公司电解液业务将保持两位数增长,主要逻辑在于三方面:一是电解液价格将企稳。 六氟磷酸锂为电解液主要成本,占比约 40%。 17 年以来,六氟磷酸锂价格大幅下降, 由 17 年年初的 38.00 万元/吨下降至 17 年底的 14.75 万元/吨, 目前价格已基本触底,其逻辑在于六氟磷酸锂主要原材料碳酸锂价维持高位,且预计 18 年碳酸锂价格仍将维持较高水平。六氟磷酸锂价格企稳后,电解液价格也将企稳。
二是公司电解液兼具海内外市场且具备优质客户。公司电解液已具备多个生产基地,覆盖海内外市场同时具备优质的客户资源,如其海外客户主要包括 LG、三星、索尼等。三是行业需求将受益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增长。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 77.68万辆,同比增长 53.03%;18 年 1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3.85 万辆,同比大幅增长 577%。发展新能源汽车为国家既定战略,且 18 年补贴政策已出台,部分政策略超预期, 预计 18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仍将持续高增长,而电解液作为锂电池关键原材料将受益于行业增长。
增资永晶科技符合公司发展战略。 3 月 5 日,公司公告拟对永晶科技增资 7200 万元,其中 1400 万元用于新增注册资本,其余 5760 万元计入资本公积,本次增资由永晶科技全体股东同比例增资,增资后永晶科技注册资本增至 9833.33 万元,而公司持股占比仍为 25%。永晶科技主营含氟精细化学品、高新材料等生产和销售, 是我国知名的氢氟酸生产企业,其产品是公司子公司海斯福的原材料,且公司计划在含氟高端精细化学品方面重点发展,其业务与公司战略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 永晶科技与全资子公司邵武市永飞化工有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福建永泓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合力打造了福建省大型的生产氟气下游及精细含氟系列产品的专业化工公司,综合生产能力氟化氢56000 吨/年、电子级氢氟酸 30000 吨/年、氟化盐系列产品 10000 吨/年、六氟化硫 600 吨/年等等,企业规模在全国氟行业内名列前茅,是国内主要的氟化学产品生产厂家。 2016 年,永晶科技实现营收 3.68亿元,净利润 971 万元; 17 年 1-11 月,永晶科技营收 5.26 亿元,净利润大幅增至 5879 万元。 此次增资将利于永晶科技长远发展,符合公司利益及战略发展方向。
17 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1 月下旬,公司公布 17 年业绩快报: 预计17 年营收 18.16 亿元,同比增长 14.24%;营业利润 3.37 亿元,同比增长 15.83%;净利润 2.88 亿元,同比增长 12.50%,基本每股收益 0.76元;总资产 36.80 亿元,同比增长 31.57%。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各主营业务稳步增长,其中锂电池电解液受益于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该业务销售订单持续增长;铝电容器化学品受益于外部市场好转, 17 年上半实现营收 2.14 亿元,同比增长 29.48%,扭转了 14-16年连续下滑态势。
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预测公司 2017-18 年摊薄后的 EPS 分别为0.76 元与 0.90 元,按 3 月 5 日 21.55 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 PE 分别为 28.4 倍与 24.0 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经济景气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推广不及预期;并购整合不及预期。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