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深耕制动十七载,同时切入新能源、智能化、轻量化赛道的国产供应商。
其主营业务电控制动有较高技术壁垒,过去主要由外资把控,公司苦炼内功,已具备较强技术竞争优势。受益于新能源、智能化、中国品牌向上及供给端变化,我们看好公司在制动领域打破原有格局、实现国产替代的能力。随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及新业务潜在空间打开,业绩有望迎来高增长。
EPB 市占率快速提升,推动业绩持续高增长。公司是制动领域中少数可与国外巨头直接竞争的自主供应商。21 年电控制动销量同比增长57.2%,EPB 市占率提升至8.3%。产品质量已在国内主流整车厂中得到验证,且性价比优势显著,有望打破外资供应壁垒,持续提升份额。
轻量化业务背靠通用,ASP 提升及客户拓展值得期待。轻量化方面,公司主要为海外通用配套转向节、控制臂,逐步拓展到副车架等产品,单车价值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不断开拓国内外优质主机厂,推动轻量化产品持续增长,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线控制动加速渗透,国产替代有望提速。公司线控制动产品于21 年下半年量产,不断获得主机厂新定点项目。我们认为受益于节能与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及中国品牌向上趋势,叠加当前汽车政策刺激及芯片供给矛盾,公司有望把握制动领域国产替代机遇,拉动公司二次成长曲线。中长期来看,收购万达转向或为公司布局线控底盘提供契机。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制动领域龙头企业,中短期受益于轻量化和EPB 加速渗透及市占率提升,中长期线控制动有望贡献显著增量。
不考虑收购万达,我们预计公司22-24 年EPS 分别为1.66/2.16/2.81 元/股,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2 年1.55 倍PEG,按照22-24三年业绩复合增速计算合理价值为81.21 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等。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