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根据公司7 月份产销快报,广汽集团7 月产量23.36 万辆,同比+42.69%,环比+0.49%,本年累计产量为138.53 万辆,同比+18.89%;7 月销量22.01 万辆,同比+21.93%,环比-6.10%,本年累计销量为137.00 万辆,同比+13.50%。
点评:
自主板块:埃安产销同比高增长,传祺产销稳步提升。广汽埃安7 月销量破2.5 万辆,本月销量迅猛增长,同比增长138.3%,1-7 月累计销售汽车12.53 万辆,同比增长134.7%;广汽传祺七月销量3.13 万辆,同比增长7.2%,前七月累计销量超20 万辆,同比增长13.2%。
日系品牌:广本产销高速增长,广丰产销稳健上升。广汽本田七月销量7.54 万辆,同比增长24.8%,1-7 月累计销售汽车43.29 万辆。各大车型定位鲜明,形成强大的势能效应,雅阁7 月销量24097辆,延续了300 万用户的强大势能;皓影系列12201 辆,稳居中级SUV 市场头部阵营;型格持续热销态势,达到8475 辆;全新SUV 致在(ZR-V)自开启预售以来受到热烈关注,新车将于近期上市。助推广汽本田7 月实现销量75436 辆,同比大幅增长24.8%,为下半年走向事业新高度夯实基础。
广汽丰田2022 下半年热力开场,7 月份保持两位数增长。七月销量8.40 万辆,同比增长11.8%,1-7 月累计销量为58.42 万辆,同比增长18.7%。电动化车型实现迅猛增长,1-7 月销量达到182142 台,占比31.2%,同比增长106.7%;三大旗舰累计销量248927 台,依旧保持稳定增长,占比42.6%,同比增长50.7%;SUV 家族1-7 月累计销量217183 台,占比37.2%,同比增长36.2%。各大品牌共同发力推动产销稳定增长。其中。汉兰达七月销量7119 台,连续11 个月位列混动SUV 销量第一名;塞那7 月销量6109 台,连续六个月稳居MPV 市场头部阵营。凯美瑞、威兰达、雷凌家族、锋兰达销量分别为20598/12652/16881/9061 台。
推出新电池技术:由于动力电池成本上涨,广汽埃安目前正在筹建动力电池公司及动力电池量产生产线。这意味着广汽埃安将推进电池自研、自产的产业化布局,实现自主可控的动力电池供应。此外,广汽埃安在EV 领域推出了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超倍速电池技术&A480 超充桩及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未来,广汽能源科技公司将构建“光储充换”一体化能源补给生态和电池循环利用生态,搭建智慧高效能源云平台,推动研究储能系统技术、“车-站-网”协同互动的智慧充换电服务技术及产品开发应用。
新车发布:6 月30 号上午,广汽传祺发布了基于GPMA 架构打造的紧凑型SUV 影酷。七月,广汽丰田2022 款C-HR 正式上市,该车共推出8 款车型,指导价格区间仍为14.18-19.08 万元。
7 月13 日全新一代广汽传祺M8 申报,搭载丰田THS 混动系统。预计新车起售与现款(17.98万元起)相当,或在18 万左右,混动版起售价或在20 万左右。新一代M8 轴距加长了70 毫米,这可能使该车拥有更大的内部空间,用户乘坐体验也会更好。7 月14 日消息,广汽埃安AIONYPLUS 现已出现在工信部最新一批的申报名单中。新车基本延续了现款车型的造型设计,但在车头和车尾细节方面有所不同。此外,月底,广汽本田冠道限量纪念版上市,售价22.48 万元。为广汽集团产品市场添一份助力。
广汽传祺钜浪混动GMC2.0 正式量产下线:据广汽传祺官方消息,7 月6 日,钜浪混动GMC2.0正式量产下线,这套双电机串并联混动系统即将搭载在影酷、影豹两款车型上。在官方的一箱油油耗测试中,分别测得影豹1537km 超长续航、3.0L/100km 超低油耗,影酷1711km 超长续航、3.2L/100km 超低油耗。
商汤与广汽多个智能网联合作车型将于今明两年陆续量产上市:双方将围绕智能驾驶、智能车舱、智能网联、汽车元宇宙、AI 工具链、超算中心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展开全面合作。商汤与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合作的多个车型将会在今年与明年陆续量产上市。
广汽传祺2025 年实现全系车型混动化:广汽传祺明确“XEV+ICV”双核驱动的发展战略,2025年实现全系车型混动化,2030 年实现混动销量占比60%以上。在车型搭载上,将根据车型定位搭配不同的混动系统。已上市的GS8HEV 及即将于2022 年内上市的M8HEV 搭载2.0TM+THS动力型功率分流系统,2022 年内上市销售的影酷HEV、影豹HEV 将搭载2.0ATK+GMC260 经济动力兼顾型多挡系统,未来还将推出基于钜浪混动模块化架构的M8PHEV 等其他XEV 车型。
投资建议:2022 年广汽有望维持高增长态势。自主研发生产电池有助于缓解供应链紧张,新款车型持续放量及产能提升有望为业绩增长带来新动力。全年来看,销量高速增长叠加产品结构改善,或将驱动自主品牌同比减亏;而合资品牌受疫情和缺芯影响逐步缓解叠加新车型上市,或将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投资收益。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 的归母净利润为117 亿元和141 亿元,对应PE分别为14 倍和11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无法预测、经销商客流量下降、汽车行业景气度下行、广汽埃安获批上市存在不确定性。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