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转型电子新 材料,谱写未来新篇章公司以阻燃剂起家,经过多年内生外延发展,已转型为半导体材料巨头,目前主营产品包括半导体前驱体材料/旋涂绝缘介质(SOD)、电子特气、半导体材料输送系统(LDS)、光刻胶、硅微粉、LNG 保温绝热板材和阻燃剂,成功发展成为以电子材料为核心,以LNG 保温绝热板材为补充的战略新兴材料平台型公司。
半导体材料坡长雪厚,平台化布局前景可期
根据SEMI,2020 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553 亿美元,预计2021年将达565 亿美元,同比增长4.82%,而中国大陆2020 年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97.63 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同比增长高达12%,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我们认为,公司战略转型电子新材料并进行平台化布局,将显著收益此轮国产替代浪潮。
1) 前驱体/SOD:SOD 材料打破外企垄断,全球唯三量产企业。需求端,驱动一 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快速提升,有望带动材料市场上行:
据WSTS 数据,截至2020 年末,存储芯片市场规模为1175 亿美元,在集成电路中的占比为32.5%,并预测2021 年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1611 亿美元,占集成电路产值的35%,增速达37.1%,是集成电路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驱动二 柔性显示渗透率提升,前驱体材料高景气:据Canalys,2021 年折叠屏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达890 万部,同比增长148%,而整体智能手机市场仅增长7%,并预测2024 年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年出货量将超 3000 万部,2021年至2024 年的CAGR 为53%;驱动三技术升级趋势显著,带动前驱体材料量价齐升:DRAM 芯片为例,随着制程升级,其制造工艺采用双重微影技术、HKMG 技术,新技术将导致氧化硅、氮化硅和High-k 等前驱体的用量增加、产品价值量的提升。公司目前在国内前驱体/SOD 市场中居于领先地位,已切入主流厂家,国际市场客户包括SK 海力士、美光、三星电子、铠侠电子和英特尔等头部厂商,有效增厚公司业绩。
2) 面板光刻胶:面板产能向大陆转移,光刻胶企业成长动力充足。据CINNO Research,全球方面,从2016 年至2020 年,全球液晶显示面板的出货面积从1.9 亿平方米提升至2.4 亿平方米,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6.1%,预估至2025 年,全球液晶面板产能面积将增长至4.0 亿平方米;国内方面,2021 年中国大陆的液晶显示面板产能占全球比重66.5%,随着大陆地区面板厂商的扩产,在一定程度压缩了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的占比,预计2025 年,中国大陆将占据全球近80%的LCD 产能,为内企光刻胶企业提供充足成长动力。
3) 电子特气:技术实力国内领先,稳定合作龙头厂商。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预计2021 年国内集成电路的电子特气市场规模为 85 亿元,2025 年将达到134 亿元,CAGR 为 9.53%。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已和多家龙头厂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向台积电、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合肥长鑫、面板龙头京东方、Intel、三星电子、海力士等企业批量供应产品。
4) 硅微粉:供应链安全趋势下寡头垄断不可持续,内资有望开启国产替代浪潮。硅微粉市场长期被外企垄断,公司球形二氧化硅产品质量已完全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并于2020 年开启募投扩产,未来产能花开业绩可期。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6.04、8.31、11.05 亿元,对应市盈率为51、37、28 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品产能建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外部环境对产业链带来扰动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