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业绩略低于市场预期
公司公布2023 年业绩:实现营业收入41.59 亿元,YoY-1.62%;实现归母净利润7.52 亿元,YoY-30.33%。单季度来看,4Q23 实现营业收入10.71 亿元,YoY+11.47%;实现归母净利润1.70 亿元,YoY-23.37%。业绩略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因“十四五”中期调整导致下游需求节奏放缓所致。
发展趋势
超导及高温合金高速增长,产品结构调整影响毛利率下滑。1)2023 年公司钛合金/超导/高温合金分别实现营收25.05/9.85/4.74 亿元,YoY-21.96%/+57.94%/+161.79%。超导线材持续开发超导材料和磁体技术在半导体、光伏、医疗及电力等领域的应用;高性能高温合金获得多个重点型号航空发动机以及燃气轮机高温合金材料供货资质并开始批量供货,产销量创历史新高。2)2023 年公司毛利率为31.87%,同比下降7.58ppt,主要因低毛利率高温合金产品营收占比提升、钛合金销量下滑毛利率下降。
研发巩固领先优势,前瞻指标表明公司积极备货生产。1)2023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14.45%,同比增加2.75ppt,其中研发投入3.29 亿元,YoY+29.56%。我们认为,重大课题和前沿技术的持续投入有望保障公司先进技术领域领先优势。2)存货来看,2023 年末公司存货达33.42 亿元,YoY+40.43%,其中高端钛合金材料生产量/库存量同比增长15.05%/179.06%,超导/高温合金积极扩产,库存量分别同比增长40.12%/140.79%。我们认为前瞻指标或能表明公司积极备货,生产持续饱满,随着下游客户需求节奏恢复,公司业绩情况有望充分改善。
航空钛合金龙头,超导、高温合金业务长期成长可期。1)公司为国内新一代航空装备钛合金核心供应商之一,2023 年稳步推进新型号资格认证,行业领先优势稳固。2)公司超导产品2023 年产值首次突破10 亿元,研制生产的MRI 用超导线材占据全球市场份额持续大幅提升,新型无液氦/少液氦MRI 磁体用超导线材实现批量供货。3)公司高温合金主要牌号通过多个“两机”型号、多个用户产品认证,综合性能匹配良好。我们认为,公司作为航空钛合金龙头企业,持续开拓超导和高温合金市场,长期成长可期。
盈利预测与估值
综合考虑公司下游需求和交付节奏,我们下调2024 年净利润预测27.9%至9.01 亿元,引入2025 年净利润预测11.72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5年28.0/21.5 x P/E。我们维持跑赢行业评级,考虑到近期行业估值中枢下行,我们下调目标价18.54%至48.52 元,对应2024/2025 年35.0/26.9 xP/E,潜在涨幅24.89%。
风险
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2)产品交付不及预期。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