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投资有风险,请谨慎操作!本站广告均来自于外部链接,并非本站内容!
中芯国际(688981):中芯国际市值正确计算方式
发布时间: 2020-07-17 03:00
4
中芯国际(688981)

  事项:

      中芯国际7月16日科创板IPO后,市场出现对市值计算的分歧。

      国信观点:

      由于公司是AH 两地上市,科创板上市当天AH 差价较大,不同的市值计算方式得出的市值相差很多,总股本*当地股价=总市值的计算方式比较合理。

      评论:

    总股本和股价是确定的,市场没有分歧

      中芯国际7 月16 日最新公告:总股本7,415,475,343 股,其中A 股人民币股本1,685,620,000 股。

      7 月16 日收盘港股股价28.75 港元,科创板收盘价82.92 元人民币。

    AH 分别有两种市值计算方式

      按照市值计算公式:市值=股本*股价,有4 种市值计算方式:

      A 股市值:

      总市值1=A 股股本*A 股股价 + 港股股本*港股股价/1.1086(汇率)=2884 亿元总市值2=总股本*A 股股价=74.15 亿股*82.92 亿元=6149 亿元港股市值:

      总市值1=港股股本*港股股价+A 股股本*A 股股价 *1.1086(汇率) =3197 亿港元总市值2=总股本*港股股价=74.15 亿股*28.75 亿元=2132 亿港元 市值计算分歧在于AH 不能互通、且有巨大价差总市值1 的计算逻辑:因为公司的AH 股份目前互不相通,所以A 股发行股份所对应市值和H 股股份对应市值分开计算。

      总市值2 的计算逻辑:虽然AH 股份不能互换,但是公司的收入、利润、EPS 的财报数据,不会因为在上市地点的变化而变化。

      因为AH 的股价差太多(82.92 元 VS 28.75 港元),导致市值1 和市值2 计算结果相差太多。如果AH 股价相同,就不会有上述市值1 和市值2 的计算争议。

    市值2 的计算方式更合理

      因为同一家公司在不同的市场上的财报数据是相同的,所以,我们认为市值2 的计算逻辑更合理(总股本*当地股价=总市值),此逻辑是相当于假设另一个市场的股本是非流通。

      按照市值2 计算方式,7 月16 日收盘后,中芯国际的市值分别为:

      A 股市值=总股本*A 股股价=74.15 亿股*82.92 亿元=6149 亿元港股市值=总股本*港股股价=74.15 亿股*28.75 亿元=2132 亿港元

      附录“投资中芯国际十问十答”:

    一、政府投资、补贴中芯国际,能够做起来吗?

      政府主导投资半导体产业有成功案例可循,日本、韩国都是政府牵头投资半导体制造。1983~1987 年,韩国实施“半导体工业振兴计划”,韩国政府推进“政府+大财团”的经济发展模式。1970~1985 年,日本实行“举国体制”推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组合”为日本半导体产业奠定了基础。

    二、为什么半导体产业链与其它行业不同,半导体制造环节价值量最大?

      因为半导体产业是工艺制造技术驱动产业发展,其它产业是设计、品牌影响力驱动产业发展。

    三、现在中芯国际的14nm 能够满足95%的芯片代工需求,以后会不会都迁移到7nm、5nm?

      先进制程的IC 设计费用越来越高,设计公司难以承受,从成本和收益角度看都不会迁移。例如7nm 芯片设计成本超过3 亿美元,3nm 开发出GPU 设计成本达15 亿美元,能用到7nm 工艺的产品和公司都很少。所以,既不会出现很多芯片设计公司迁移到7nm/5nm,也不会有代工厂再做7nm/5nm 以下工艺,例如格罗方德、联电已经放弃7nm 研发。

    四、假设失去大客户14nm 订单,国内有其它需求吗?

      中芯国际不缺需求,缺产能,目前正在快速扩大14nm 产能。一是国内的其它公司会补上需求,例如紫光展锐、比特大陆等。二是成熟制程向14nm 先进制程提升,例如电源管理、蓝牙、WiFi 等。

    五、半导体代工厂第一名赚钱,第二名不亏钱,第三名以后都亏钱,中芯国际和面板一样不赚钱?

      中芯国际是中国大陆第一,美国限制中国半导体发展促进了中芯国际的成长,是美国限制了全球龙头与中芯国际竞争。

      所以,这就相当于中芯国际在独立于全球市场而发展的,中芯国际作为中国大陆半导体代工的第一名,是会赚钱的。

      另外,半导体制造技术难度、竞争壁垒比面板高很多,中芯国际在国内第一的市场地位很稳定,特别是先进工艺是不会出现价格战的,而面板是全球竞争的,容易出现价格战。

    六、中芯国际在中国大陆龙头地位能保持多久?

      “资金+技术”双壁垒是中芯国际龙头地位的保障,首先,不是每个公司都能维持280 亿元(40 亿美元)的资本开支。

      其次,就算有足够的资金,要是没有核心人物、核心技术是做不了先进制程,中芯国际引进梁孟松已经攻克14nm。最后,在先进制程方面,中国大陆扶持中芯国际一家已经足够,没必要、也没能力再造一个中芯国际。所以,在可见的未来,中芯国际在中国大陆的龙头地位不可动摇,如果一定要加一个期限,至少会超过目前投资人的职业生涯。

    七、没有EUV 光刻机,长期怎么办?

      首先,14nm 用不到EUV。其次,目前看不用EUV 也可以做7nm。最后,美国限制设备进口不会是长期的,随着国产化光刻机有突破,限制会取消。EDA 软件就有这样的案例,1993 国产化的EDA 软件熊猫问世,1994 年国际上就取消对中国EDA 禁运。

    八、怎样才能紧密跟踪中芯国际、预测业绩?

      公司每个季度的季报发布时候,都对下一个季度收入和毛利率有指引,且指引一般很准确。只要对半导体产业有深刻的认识,完全可以不用经常调研、不用非得跟公司高层聊什么,保持和IR 的沟通,看公司财报足够做好对中芯国际的投资。

    九、短期怎么给中芯国际定价?

      第一阶段――对标全球半导体代工厂估值,按照行业估值逻辑,毛利率越高PB 越高,目前26%的毛利率对应PB 估值在2.6 倍。

      第二阶段――等中芯国际上科创板后,对标科创板的华润微电(半导体代工厂)PB 为5 倍。

      第三阶段――A/H 估值趋同,港股中芯国际估值向科创板看齐。由于内资南下买中芯国际持股比例接近40%,再加上大股东持股,接近80%是内资持股。可以说中芯国际目前是内资定价,所以,科创板之后A/H 定价将会趋同,港股股价会受益,港股PB 估值从2.6 倍向5 倍提升 。

    十、长期看中芯国际能赚多少钱?

      假设只考虑14nm 先进制程,公司计划未来建设2 座12 寸的工厂,月产能3.5 万片。晶圆ASP 按照4000 美元,净利润率参考假设能到30%(台积电2020Q1 净利润率37%)。

      那么仅仅未来新建的2 座工厂贡献净利润10 亿美元=3.5*12*2*4000*30%,约70 亿元人民币。

    “资金+技术”双壁垒确保龙头地位,维持“买入”评级由于投资中芯国际A/H 的投资人重叠度很高,所以到时候中芯国际的A/H 估值会趋同。

      公司作为半导体代工的技术跟随着,技术节点突破是关键,应该先看公司的技术,再看收入,最后才是利润。

      预计2020~2022 年收入分别为36.39 亿美元/41.89 亿美元/48.13 亿美元,增速16.8%/15.1%/14.9%,2020~2022 年利润分别为1.92 亿美元/2.17 亿美元/2.36 亿美元,增速-18.1%/13.3%/8.8%。

    风险提示

      第一, 国内芯片设计公司代工需求减少;第二,14nm 工艺进展不及预期;第三,全球产能松动,影响公司毛利率。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

明日大盘网——个股分析栏目,提供最权威的明日大盘行情查询分析,最新股市在线行情,今日大盘在线行情,个股分析,股票经验等全方位的资讯服务。
总篇数
120865
点击量
59498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