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10月19日晚发布2020年三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4亿元,同比上升18.8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9亿元,同比上升28.6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1.94亿元,同比上升26.10%;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EPS 0.42元。
评论:
1、业绩略超预期,网络层业务增长亮眼
根据公司公告,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0.44亿元和2.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80%和28.62%,业绩略超预期。其中,三季度单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73亿元和0.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28%和47.47%,单季度利润增速亮眼。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网络层产品(包括通信模块以及通信网关等)销售收入同比大幅提升,公司基于对电力行业的深入理解,今年在国内电力公司的招标中持续取得亮眼成绩,全年有望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分产品来看,公司2020 年前三季度感知层业务收入为2.37亿元,占比22.89%,网络层业务收入为7.50亿元,占比72.22%,应用层业务收入为0.51 亿元,占比4.89%。网络层业务中,通信模块业务收入为3.14亿元,同比增长87.43%,占总收入比例的30.20%,通信网关产品实现收入4.37亿元,占比达到42.02%。随着电网智能化改造需求的持续放量,电力物联网持续发力。随着疫情对公司业务影响的逐步消除以及物联网发展的逐层级推进,海外订单将陆续确认收入,预计未来公司感知层、应用层产品也将实现逐步突破,多业务领域全面开花。
2、产品结构优化,毛利率提升明显,研发投入助力未来增长毛利率方面,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总体销售毛利率为36.70%,同比基本持平略有提升,预计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以及成本的持续良好管控。
费用方面,公司前三季度销售费用为0.51亿元,同比增长23.10%,销售费用率为4.87%,同比提升0.17个百分点,预计主要由于公司人员招聘所致。管理费用为0.22亿元,同比下降8.52%,管理费用率为2.11%,同比降低0.64个百分点,主要由于2019年公司首次公开募股导致中介费用增加所致。财务费用为-0.19亿元,财务费用率为-1.81%,财务费用有所减少预计与公司理财收益增加有关。
研发费用为8648.48万元,同比增长24.58%。研发费用率为8.28%,同比提升0.38个百分点。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研发人员35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48.55%。公司注重在研发上的投入,公司研发的芯片在同行业中性能处于领先水平,且在本地通信芯片上的优势不断扩大。在HPLC方面,公司在今年完成芯片迭代,芯片的性能和适用场景上具有更好的操作性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比上一代产品性能提升10倍。今年9月2日,公司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实验室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立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并合作开展智慧公共基础设施展开理论研究和标准评估体系构建,并围绕多个项目进行联合申报研究。
3、在手订单旺盛奠定未来业绩增长基础,回款加速现金流情况有望好转2020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6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7.63%,但相较于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0.11亿元,已实现转负为正。公司为了帮助供应商快速复工复产,加快付款节奏。同时,由于销售额增长,公司采购金额增加,货款支付相应增多。2020年以来,公司新签合同金额达到14.76亿元,其中三季度新签合同金额3.86亿元,在手合同金额达到13.65亿元。根据公司公告,除了在传统电网领域有所收获以外,在智慧水务领域也实现突破。2020年8月,公司连续中标埃及新城水表改造项目以及广州自来水公司2020~2021年度小口径智能水表的采购订单。公司新签订单稳步增长,未来业绩放量具备良好基础。
4、智慧能源事业的领航者,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A”评级公司是我国智慧能源事业的领航者,随着我国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加速推进,公司收入有望保持稳定较快增长。目前海外订单充足,预计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公司海外业务也将迅速恢复,成为驱动公司成长的第二辆马车。此外,公司以智慧电网为基础,逐步延伸至智慧水务、智慧消防、智慧燃气等智慧城市能源管理应用领域,收入来源逐步多元化。预计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2.75亿元、3.57亿元和4.52亿元,对应2020-2022年PE分别为54.3X、41.8X 和33.1X,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A”评级。
风险提示:电力物联网投资规模不及预期、海外业务扩张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智慧城市项目拓展不及预期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