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碳负极材料实现量产,技术进步彰显企业实力
杉杉股份已经实现硅碳负极量产。 根据杉杉股份官方媒体介绍,杉杉股份硅碳负极研发始于 2009 年,目前已经具备每月吨级的出货规模。 参照公司建设规划,公司 2017 年有望完成 4000 吨/年的硅碳负极生产规模。
硅碳负极可显着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但生产具有较高技术壁垒。 硅碳负极较石墨材料有更高的理论嵌锂容量,所以硅碳负极的使用,可以大幅提升电池材料的能量密度,从而在体积或重量不变情况下,使电池装入更多电量。
硅碳负极生产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国内只有少数企业能够实现量产。 由于硅碳负极使用过程存在严重的膨胀问题,需要对该产品进行包覆等处理,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更针对性的技术研发,所以产品生产和应用开发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企业具备该技术能力。
负极材料业务在杉杉股份归母利润中占比 20%左右。 参考公司 2016 年数据,负极材料业务已在上市公司利润占比超过 20%,且具有显着的市场竞争力,人造石墨产品市场影响力国内排名第一,全球排名前三。负极材料的技术进步和产能扩张,可为杉杉股份带来较大的边际改善。
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 新产品的开发将增强企业竞争力,并为公司材料业务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 不考虑存量资产剥离和新的资产并购,我们预计公司经营业务 2016~2017 年归母净利润为 2.39 亿和 5.97 亿。考虑公司在手宁波银行股权的可变现价值, 基于经营性业务 17 年业绩和新能源行业 35倍估值, 我们给予杉杉股份的目标价为 21.7 元,并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新材料开发及应用进度低于预期。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