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晚,攀钢钒钛发布了2021年半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33亿元,同比增长42.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7亿元,同比增长492.86%。公司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06元。报告期内,钒、钛产品销量及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
从生产经营情况来看,报告期内,攀钢钒钛累计完成钒制品(以V2O5计)1.29万吨,同比增长8.4%;钛白粉12.27万吨(其中含氯化钛白粉8,750吨),同比增长7.44%;钛渣10.97万吨,同比增长3.39%。对比可见,钒制品同期增幅最为明显。
钒产品的长期需求改善
作为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钒目前主要用于钢铁工业,但作为催化剂和着色剂还应用于化工行业,同时还可应用于可充电镍氢蓄电池或钒氧化还原蓄电池等储能领域。这也是攀钢钒钛近期二级市场股价,受到储能概念相关资金关注的重要原因。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要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推动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商业化规模应用,实现钒电池等液流电池长时储能技术进入商业化发展初期。从产业来看,随着储能行业的发展,钒电池项目如雨后春笋。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以来钒电池项目,装机量已经超过6GW,容量超过20GWH,按照《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政策制定目标,2025 年累计实现新型储能30GW 装机量,钒电池渗透率20%+,当前渗透率刚刚1%。所以,市场普遍认为,2021-2025 有望是钒电池渗透率提升的第一阶段爆发期。
攀钢钒钛对于钒产品的经营环境表示,2020年至今全球暂未出现大型新增产能。2021年上半年全球钢铁行业复苏,预计将带动钒在钢铁领域的需求达到并有望超过疫情前的水平。我国及全球主要国家提出并推进的“碳达峰、碳中和”,普遍预计将带来巨大的新能源市场空间,有利于推动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发展进程。高质量发展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以及限制粗钢产量规模等,预计将进一步促进特钢规模扩大及结构用钢高强化。上述情况预计均会更加有利于钒产品的长期需求改善。
对产业乐观预期之下,攀钢钒钛运作提速。今年8月,公司开始筹划以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公司控股股东攀钢集团下属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持有的攀钢集团西昌钒制品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
研发投入超2亿元
同时,在钛白粉产业方面,攀钢钒钛明确,境外暂未有新项目建设或投产计划。国内硫酸法钛白主要以现有产线提质提级改造为主,有一定的新增产能规模,国内在建及拟新建氯化钛白企业多达5~6家,预计未来几年形成产能规模。从需求看,2020年上半年因新冠疫情经历半年的低迷期后,预计2021年下半年全球钛白粉市场仍处于强景气周期。但是疫情带来的海运困难及海运费暴涨等,短期内会降低我国钛白粉出口竞争力。此外,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上下游行业整合进程的加速,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构建国内钛白有序发展的市场环境。终端行业的持续复苏,有利于改善钛白粉产业链的经营环境。
钒、钛产品销量及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以及所折射出的产业链条话语权变迁,使攀钢钒钛不少主要财务数据出现同比较大幅度变动。除了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同比出现42%和37%的同比增长之外,公司销售费用出现了50%的下滑。此外,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超过2亿元,同比增幅超过47%,说明公司上半年科研项目投入增加。
由于钒钛同步步入高景气周期的预期,不少重要股东在今年二季度进行了增仓操作。从公司披露的持股5%以上的普通股股东或前10名普通股股东持股情况来看,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增持了5.15亿股,进入公司前十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北上资金也增持了403万股,持股比例增加到1.09%。
(文章来源:e公司)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