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投资有风险,请谨慎操作!本站广告均来自于外部链接,并非本站内容!
温氏股份获逾百家机构调研 部分核心生产指标已接近非瘟前水平
发布时间: 2021-10-18 03:45
4
温氏股份(300498)


  10月15日晚间,温氏股份(300498)发布了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今年1-9月亏损92.5亿元-97.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2.24%-218.30%。其中,第三季度业绩预计亏损67.5亿-72.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5.17%-277.40%。

  虽然短期内业绩并不理想,但温氏股份依然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同样是在10月15日晚间,温氏股份举办了三季度业绩预告解读电话会议,获得了包括高毅资产、富国基金、大成基金、西部利得基金、易方达基金、天弘基金等国内外173位知名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日前也披露了详细的调研记录。

  前三季度肉猪业务深度亏损

  对于公司刚刚发布的三季度业绩预告,温氏股份坦言单季度亏损幅度较大,主要是受国内生猪价格大幅度连续下跌影响,养猪行业第三季度陷入全面亏损。加上饲料原料价格连续上涨、公司出栏肉猪包含较大比例外购苗育肥猪、处置低效能种猪等因素推高养猪成本,公司前三季度的肉猪养殖业务出现深度亏损。

  同时,公司严格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谨慎性的要求,对目前存栏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做了减值测试,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温氏股份透露,公司报告期内预估计提事项约14-17亿元,主要包括存货肉猪的跌价准备和股权激励费用等。

  生产方面,温氏股份养殖业务产品较多,整体大生产较为稳定。三季度销售肉猪(含毛猪和鲜品)429万头,前三季度共销售898万头。三季度销售肉鸡(含毛鸡、鲜品和熟食)约3亿只,其中8、9月连续两月超1亿只,单月出栏量位列近年来第二和第三名,前三季度共销售7.88亿只;肉鸡中三季度销售鲜品4500万只,前三季度共销售1.1亿只;三季度销售熟食440万只,前三季度共销售1100万只左右。三季度销售肉鸭约1600万只,前三季度共销售约4300万只,同比约增300万只。

  公司指出,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公司生产情况处于低谷,能繁母猪数量、质量及部分生产指标等都处于较低位置,自产猪苗数量和质量都不尽人意,导致猪苗成本较高;同时,为了保持合作农户队伍及干部员工稳定,公司外购了部分高价猪苗进行育肥。这批猪苗近期上市,较大程度地影响了三季度的整体业绩。

  部分核心生产指标已接近非瘟前

  虽然养猪业务在今年带来了较大的业绩亏损,但在调研中,温氏股份却透露出不少积极的变化:近一年多来,公司一直紧抓防非工作,做好生猪养殖产能恢复,提升技术水平和养殖效率,在生产方面已逐步走出了低谷,实现生产上的反转,目前上市量、种猪情况和部分核心生产指标已接近非瘟前的水平。待明年,公司逐步恢复1800-2000万头出栏量时,各项资产和人员效率等都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公司现在有充足的信心恢复生产。

  在养殖管理方面,目前公司疫情防控能力和效果大幅提升去年7、8月份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将原养猪事业部拆分为种猪事业部、猪业一部和猪业二部后,从管理上更加精细化。在防非方式上,公司全面推广云南防疫模式,整体防疫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接下来,公司也将进一步优化防非流程,降低防非成本。

  温氏股份表示,目前阶段公司第一要务是确保冬季大生产稳定,这是公司整个生产经营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基础和核心。现在全公司已积极行动起来,严抓冬季防非工作落实,确保生产可防可控。同时,公司将充分利用好现有产能,做好种猪质量优化工作,主动淘汰低效母猪,替换成生产性能高的二元杂交或三系杂交母猪,做实种猪基础工作,持续降低种猪存栏均值。

  “虽然公司三季报业绩较差,但公司上下现在充满信心和干劲。公司正在慢慢甩掉历史包袱,重整旗鼓、重新出发。”公司直言。

  禽业实现历史最好水平

  相比之下,以“猪+鸡”两条腿走路的温氏股份,今年在禽类业务则取得收获。公司养禽业务今年以来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生产成绩优异且稳中有升,在行业中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前三季度销售肉鸡7.88亿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同比增长2.24%,销售肉鸭(含毛鸭和鲜品)4306.99万只同比增长8.45%;公司毛鸡、毛鸭售价分别同比上升14.63%、19.87%。

  三季报预告显示,前三季度养禽行业形势总体有所好转,活禽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虽然饲料原料连续上涨,但公司养禽业生产成绩连续多月达历史最好水平,除饲料外的其他可控养殖成本连续下降,公司养禽业总体仍有盈利。

  根据调研内容,公司今年9月,上市率达94.9%,连续多月处于历史高位。2021年三季度公司肉鸡养殖完全成本约6.6元/斤,剔除饲料原料上涨因素提高的0.7元/斤,整体相比去年同期下降0.4元/斤,成本控制较为理想。利润方面,今年养禽业务一季度有较好盈利,二季度略有亏损,三季度中7、8月份受价格低迷行情影响,亏损较大,9月份重新恢复盈利,前三季度公司养禽业务总体仍有不错盈利。

  温氏股份认为,今年四季度黄羽肉鸡业务实现盈利的可能性较大,预计全年可实现较好盈利。同时,今年整个养禽行业产能去化加速,预计明年公司养禽业务会有较好收益。

  同时,公司禽业往下游屠宰加工方面转型升级效果明显。公司从2017年开始着手禽业转型升级,规划2024年末实现“532”的比例,相关计划正一步步推进落实。第三季度鲜销比例进一步提升,由半年度的13%提升至近15%,部分月份超17%。公司现有单班屠宰年产能约2.6亿只,公司也将持续加大生产适屠品种的产品规模。

  此外,温氏股份还布局了其他配套及相关产业,与公司鸡猪主业实现较好对冲,整体处于较好的盈利水平。其中,动保业务总体相对稳定,年初至今约盈利3亿元;投资板块今年表现较为理想,年初至今约盈利8-9亿元;农牧设备公司、乳业公司等同样表现优异,处于较好的稳定增长阶段。

  肉猪养殖成本逐月下降

  温氏股份表示,总体而言,目前对公司业绩影响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还是养猪业务。在行情低迷期,公司将进一步做好生产管理,打牢基础,练好内功,提高生产水平和行业竞争力。

  在问答环节中,针对公司养猪成本的情况,温氏股份回应称,公司肉猪养殖成本呈逐月下降趋势,第三季度综合(含自繁苗和外购苗)养殖完全成本约11元/斤。9月份自繁苗育肥猪完全成本降至约9.5元/斤,这部分成本大致对应6个月前的投苗,公司现在猪苗生产成本大幅下降,预计养殖成本会有较大幅度下降。

  公司认为,相比于现在猪价,目前成本仍然较高,但这属于阶段性的异常波动,主要是因为前期高价外购猪苗大比例出栏(约占三季度出栏量的45%)、主动加快淘汰低效母猪、产能利用率较低分摊固定成本等所致。公司5月份起暂停外购猪苗,预计年底肉猪完全成本降至8.7元/斤左右,逐步回归正常状态,甩掉历史包袱,为明年完全成本整体降至7.8元/斤以下的目标打好基础。

  在猪苗成本方面,公司猪苗生产成本持续下降,由今年初的650元/头持续降至9月底的430元/头左右,部分优秀的猪场单头猪苗生产成本低于280元。未来公司还会主动加快淘汰部分相对低效的母猪,提升母猪群体质量,进一步降低猪苗生产成本。

  自今年二季度起,温氏股份开始着手加快主动淘汰相对低效的母猪,优化母猪群体质量,持续做好相关工作,目前种猪体系基本恢复正常,完全可以满足公司现阶段的发展需求。截至9月底,公司高性能的能繁母猪约110万头,后备母猪约40万头,与半年度基本持平,主要是对母猪优中选优,进行质量提升和更新淘汰。公司还有100多万头可随时用作后备母猪的小种猪,可满足公司未来扩大生产的需求。

  针对未来肉猪养殖成本的下降空间,温氏股份表示,首先,猪苗成本有较大的下降空间。主要方式为主动加快淘汰部分相对低效的母猪,降低母猪存栏均值,同时提升母猪的生产效率,提高猪苗质量。其次,提升养殖效率和效果。在育肥端,做好基础生产管理,提高肉猪上市率,减少非正常损失,降低饲料成本。第三,提高出栏量。公司明年的出栏目标为1800-2000万头,可以有效降低固定资产和人员费用摊销。

  在手资金储备丰厚

  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养殖业对资金实力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资金实力薄弱的企业或农户往往难以熬过猪周期底部。对此,温氏股份特别强调,为应对猪周期底部,公司提前部署做好资金准备。根据资金压力测试,公司有充足的底气和信心顺利度过本轮猪周期底部。

  温氏股份表示,公司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比同行约早半年时间控制资本开支、活化资产,及时处置部分闲置资产收拢资金,现阶段基本停止新开工项目,在建项目能停则停、能缓则缓。同时,公司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包含银行贷款、中票、短融等常规融资工具以及金单、承贴通、银行承兑汇票等供应链金融融资工具。

  天眼查显示,在今年4月,温氏股份成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为92.97亿元。另据公司透露,目前公司账面库存资金充裕,截至9月底库存资金超过120亿元。此外,公司还有几十亿规模可随时变现的财务性投资项目。

(文章来源:e公司)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

明日大盘网——股市最新消息,金融资讯栏目,提供最权威的明日大盘行情查询分析,最新股市在线行情,今日大盘在线行情,个股分析,股票经验等全方位的资讯服务。
总篇数
113602
点击量
6279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