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配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意外的是前后两次配股时间相隔这么短。
甚至不足两个月。
一般来说,配股会扩大公司总股份数量,导致每股净现金流、每股盈利降低,也会损害部分散户的利益。
因而配股之后,股价会有下跌趋势。如果没有足够的补涨时间,股价水平更难以维持。
尽管如此,融创仍做出了再次配股的决定。于2022年1月12日,公司拟以每股10港元配售价认购4.52亿股认购股份,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为45.2亿港元,折合约5.8亿美元。
因为这可能是融创现阶段最好的融资手段,不需要利息,也不会增加负债。在流动性压力之下,股价短时间内的跌幅,大概不算什么。
1月13日,融创开盘跌近15%,报10.04港元。
市场依然褒贬不一。
一、细数融创配股
我们特地拉了个关于融创配股历史的表格,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是时间点。
每一次配股,其实都代表了融创某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自2016年开始,融创开启了配股的步伐。这个时候,配股并不是为了缓解资金紧张,最终配售的4.53亿股是被孙宏斌增持了。
增持原因,是为了设置“防火墙”,避免“野蛮人”入侵。
因为2016年,正值融创疯狂收并购之际,其拿下了包括莱蒙国际7个项目公司股权、联想旗下融科智地42个物业项目权益,更入股了金科、乐视,大笔交易不断。
融创一举成为资本市场最夺眼球的“收并购之王”,由此稳坐行业龙头位置。孙宏斌想要稳住自己的地位,增持也是必要的。
而2017年的两次大额配股,更多是为了缓解融创现金流紧张的局面。尤其是融创当时耗资500多亿两次并购了万达13个文旅项目,获取超5000万平可售土储。
这一“世纪大并购”,令融创规模大增的同时,负债也与日俱增。
2020年的配股则是融创时隔三年的操作,近80亿港元配售金额打破了前一年内房股配股融资的最高纪录。
彼时,融创依旧在为过去的“收并购”行为买单。2019年,融创收并购泛海资产包、新湖中宝长三角项目、长实大连地块、成都会展项目……大手笔投资不停息。
而此番配股融资主要目的在于“降负债”。
恰好是融创提出“降负债”、优化债务结构的开始。但2019年以来,融创的负债总额一直处于3000亿级规模。
配股即便能为融创带来短期现金回流,但资金还是远远不够,只能解“近渴”。
过去那些年,配股或许都是出于时机恰当,而近期的两次配股操作,似乎都像是不得已而为之。
融创偿债压力也大,只能尽力弥补过往的“资金”缺口。
近两次的配股当中,融创公告都是表示,公司拟将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中约50%用于公司一般运营资金;及约50%用于偿还贷款。
偿还短债成了当务之急。
其次是配售价。
也不难看出,除了2016年配售新股有溢价之外,其余全是折价配售。而今年这次配售,折让的幅度较以往更大了些,达到15.3%。
难怪资本市场反应会更大。在目前股价本就低迷的情况下,又进行大折让配股,可见融创“缺钱”的程度不小。
从侧面也可以看出,融创的股价曲线。从过去几年以涨为主,到2020年的大跌,再到近期回到10港元/股,显然有些措手不及。
但不管怎么说,几年来,融创通过配售新股募资超过322亿港元,薅足了资本市场的羊毛。
二、认清融创现状
融创已经不再提及收并购。
去年的中报会上,融创开始转变舵向,提出“当前并购市场是不存在”的说法,可以预见严峻程度。
孙宏斌在中期业绩投资者会上特别强调,目前所有企业,不管开什么价,都是没法并购的。
不仅如此,融创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也鲜少在公开市场拿地。
之前,孙宏斌对2021年下半年的市场判断已经不乐观。他认为,市场压力会比较大,不管是融资市场、信贷市场,还是销售市场,所以要留出安全边界。
因而融创选择减少投拓,专注于现金回流。
去年12月,标普发布报告称,融创在过去三个月内采取的一系列融资行动将为其应对明年债券到期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
那段时间,融创抛售约4535.2万股贝壳美国存托股票,回笼资金70亿元左右;
又出售上海虹桥商务区写字楼、杭州核心地段酒店及写字楼等三个项目,预计交易总价在26.8亿元;
融创及融创服务相继配售新股,合计所得款项总额约为9.52亿美元;
加之孙宏斌对公司的无息借款4.5亿美元等等。。。融创通过多种筹款方式,回笼资金规模已经超过200亿元。
似乎还是无法满足资金需求。
截至2021年6月30日,融创借贷总额约为3035.3亿元,而一年内到期的债务总额为909.6亿元,在手非受限制现金为1011亿元。在手的非受限制现金才刚好覆盖短债。
标普之前在报告中称,截至2021年11月30日,融创有25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境内外债券将在2022年末前到期,其中包括两笔总额为8.45亿美元的私募债券以及将在2022年进入回售期的约109亿元人民币债券。
而该等债务仅为表内部分,表外负债大概率也不低。
但标普认为,融创所采取的积极及时的融资行动应能小幅缓解公司逐渐累积的流动性压力。
换个角度,融创能出售资产、能配股融资,某种程度上还是说明融创有偿债能力。
2021年全年,融创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5973.6亿元,同比增长4%。
以融创2021年的销售目标至少为6400亿元来算,融创仅完成年度销售目标的93%。
少了恒大的竞争,融创也挤入行业前三之列。
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郁闷。
(文章来源:地产壹财经)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