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梳理发现,继去年18家上市公司退出A股,创下历史新高之后,今年多元化常态化退市不减。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已有22家上市公司宣布或正式退市。退市正成为一种常态,业内人士表示,退市制度有利于上市公司优胜劣汰,投资者要注意投资风险,切勿“火中取栗”。
退市节奏加快
面值退市股数量增多
面值退市、因财务指标被终止上市、出清式重组退市……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退市呈现多元化态势,且退市股数量增多。今年上半年,ST锐电、*ST美都、盛运环保、ST天宝、神雾环保、东沣B、天广中茂等遭遇“面值退市”,ST锐电成为今年两市首家“面值退市股”,而6月18日成为退市最多的一天,当天,深交所网站同时发布盛运环保、神雾环保、ST天宝三家上市公司的面值退市公告。
与以往相比,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上,面值退市股逐渐增多,那么,什么是“面值退市”?根据交易所规定,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股票面值1元,即触发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除了面值退市外,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ST保千、乐视网、金亚科技、*ST龙力4家公司因财务指标被终止上市;另外,还有11家上市公司通过出清式重组退市。
今年退市公司数量可能创新高
投资者要注意退市风险
“面值退市大多是基本面较差的公司,有利于维持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以面值退市为主的多种形式退市渠道畅通后,A股市场加速出清效应越发明显,面值退市也将常态化。”业内人士称,“注册制改革实施后,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质量要求更高,业绩亏损达到三年规定而退市的公司也会更多。多因素叠加,今年退市公司数量极有可能创新高。”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注册制改革及新退市制度影响下,A股已进入股价结构调整的新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绩优白马股及高科技股成为稀缺资源,普遍受到资金的追捧,而垃圾股则迎来投资者主动用脚投票。
券商人士建议,随着退市进入常态化,投资者要警惕相关风险。抱有侥幸心理去博小概率事件无疑“火中取栗”,投资者要想在股票市场获取合理回报,必须秉持与企业共同成长的理念,与企业共赢才是正道。此外,投资者还需要完善自身金融知识,提升认知水平,尽量选择投资熟悉的上市公司股票。
(文章来源:扬子晚报)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