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港原为起点的第三代电石技术的发展之路和升华之路
1、第三代电石技术的由来与发展
我国在解放前几乎没有电石工业,只是在某些采矿场建有几座小型电石炉,容量为300KVA左右,生产电石产生的乙炔主要用于点灯,与国外电石工业相比,落后约半个世纪。解放后,1950年在吉林建成了第一座容量为1750KVA的开放电石炉。开放型电石炉只有用于电石反应用的炉体而没有炉盖,这种电石炉的炉料表面温度高、灰尘多且环境恶劣。之后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上海吴淞化工厂与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合作首先自主开发16500KVA全密闭电石炉,全密闭电石炉是在开放式电石炉基础上加上一个炉盖,将炉内产生的一氧化碳炉气用抽气设备抽出,并将炉气加以净化处理。1958年以电石乙炔为原料的有机合成工业在我国兴起以后,电石工业才在全国各地发展兴起,许多城市纷纷建设电石厂。1960年全国共建成容量为10000KVA的三相圆形开放电石炉13座,年生产能力超过35万吨。而2016年,国内生产企业已达220家,产能达到4500万吨/年,产量为2730万吨。可见我国电石行业的发展之快。发展之快的原因之一,就是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挪威为代表的挪威埃肯型电石炉,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或者以日本为代表的压力环式电石炉,这两种电石炉事实上在我们国家发展是2000年以后才发展起来,特别是挪威埃肯型电石炉,时至今日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数电石炉都是挪威埃肯型电石炉。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对电石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目前电石生产工业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1)原料要求苛刻:仅可采用块状(8~40mm)石灰和块状优质兰炭或焦炭(5~35mm)为原料;(2)生产能耗偏高:生产工艺的每个单元独立运行,物料均要经过升温―降温―升温过程,能量损失大,最终单位电石生产能耗高;(3)污染严重: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粉尘污染;(4)经济效益差:生产成本高,产品比较单一。随着电石行业的发展与规范,标准也在逐步提高,《电石行业准入条件(2016修订版)》已规定电石新建或改扩建电石生产装置吨电石(折标发气量300升/公斤)电炉电耗≤3080kWh,综合能耗≤0.823吨标准煤。更是对电石技术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神雾环保的蓄热式电石生产新工艺,则是在密闭式电石炉基础上进行的再一次颠覆式的技术革新,港原项目是神雾环保的蓄热式电石生产新工艺的起点。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