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投高端锂电负极材料,收购蓝科锂业,锂电业务初步成型
2015 年11 月公司子公司安徽新材料以2280 万元投资收购并改造了漳州巨铭石墨公司,作为进入新能源领域的尝试。此次募投新建年产2万吨锂电池系列负极材料项目,包括建设1 套1 万吨/年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装置,5000 吨/年碳微球生球制备装置,2 万吨/年锂电池系列负极材料混配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公司定位于生产高端负极材料,主要依托天津大学王成扬教授团队,生产主要应用于动力锂电负极领域的中间相碳微球,公司有望跻身锂电负极材料行业前列,目前公司锂电负极材料已经实现了部分量产。
在发展负极材料的同时,公司积极拓展产业链,2017 年1 月,公司以自有资金3.10、1.64 亿元分别受让青海佛照锂62%、青海威力53.62%股权,2017 年6 月,又以1.90 亿元收购青海佛照锂38%股权。目前实现间接控制蓝科锂业27.69%股权(实际持有22.69%)。蓝科锂业主营碳酸锂产品,是国内卤水提锂的领军企业,受益技术研发成功和碳酸锂提价,蓝科锂业2016 年实现净利润1.34 亿元,伴随产能从3000 吨逐步提高到1 万吨,业绩将加速释放,2017 年1-5 月净利润增长270%,预计全年将实现高增长。蓝科锂业+锂电负极,目前公司的锂电池业务已经初步成型,借助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东风,锂电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将带动公司实现弯道超车。
建筑陶瓷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造,提高竞争力助推建材机械升级
公司建筑陶瓷机械国内市占率超过30%,作为行业龙头,公司把握市场趋势募投建筑陶瓷智能化制造和数字化改造项目,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公司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建材机械海外收入已达40%,为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必须加大智能化、数字化的产品投入以应对欧美竞争对手的竞争从而获取市场占有率;2)国内人工成本提升,再加上环保要求的趋严,智能化是建材机械行业的趋势。
此项目包括数字化陶瓷机械生产技术改造(达产后高效节能辊道窑80套/年、陶瓷喷墨打印机100 台/年)和年产200 台建筑陶瓷智能制造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募投资金分别为3.58 亿元、3.52 亿元。我们认为,建筑陶瓷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造升级后,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将会明显提升,建材机械业务的发展充满后劲。
定增引入新华联,期待新景象,股价具备安全边际
此次非公开发行对象为新华联控股和芜湖基石,分别认购13812 万股、2762 万股。发行完成后新华联控股将持有公司8.76%的股权,将成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同时新华联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将在《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公告12 个月内将继续增持公司股票100 万股至2500 万股,显示出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新华联背景深厚,目前控股参股8家上市公司,新华联入股,公司前景值得期待。
公司目前具备多重安全边际:1)此次非公开发行价格7.24 元/股,锁定三年;2)董事长边程(现大股东)受让原大股东(卢勤)3800 万股股份,协议转让价6.535 元/股(除权后);3)员工持股计划2016 年7月已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完成,成交均价8.125 元/股(除权后),成交金额8567 万元;4)2016 年3 月高管增持8549 万元,成交均价7.59 元/股(除权后)。我们认为非公开发行完成后,董事长、战略投资者、公司高管、员工利益绑定,上下齐心将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同时目前股价8.36 元,具备较高安全边际,看好公司的长期价值投资机会。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暂不考虑非公开发对业绩和股本的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9 年EPS 分别为0.43、0.58、0.70 元,对应当前股价PE 分别为19、15、12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海外项目进展缓慢风险、锂电负极材料竞争激烈风险、非公开发行不能顺利完成风险。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