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17 年 7 月 25 日,中百集团发布公司公告, 公司于 2017 年 7 月25 日收到武汉商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商联”)关于增持公司股份的函, 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增持计划是基于对中百集团的企业价值和发展前景的信心,具体增持计划为: 自首次增持日本增持计划是基于对中百集团的企业价值和发展前景的信心,具体增持计划为:自首次增持日( 2017 年 7 月 25 日) 起 12 个月内,增持股份比例不超过中百集团总股本 6.81 亿股的 2%(含此次已增持股份在内)。 2017 年 7 月 25 日,武商联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中百集团共计 259 万股,占总股本的 0.379%,平均价格 9.32 元/股。 完成上述增持后,武商联对中百集团持股数为 1.26 亿股,占总股本的 18.45%;武商联与关联方合计持有中百集团股份共计 2.21 亿股,占中百集团总股本的 32.38%。
业绩预告 2017Q2 单季已实现盈利, 2017H1 同店增长 4-5%,生鲜整体增长约 3%,经营脱底向上。 2017 年 H1 公司实现净利润为 1.28-1.40 亿元;Q1 实现净利润为 1.07 亿元,预计 Q2 单季度实现净利润约为 0.20-0.32亿元。 Q1 期间,中百集团完成资产证券化中江夏中百购物广场的相关资产权益转让事宜,增加税后净利润约为 1.81 亿元; 因 2016 年 Q4 费用顺延到 2017 年 Q1 计提,且门店基础因素影响,公司经营亏损约为 1.21 亿元,2017 年 Q1 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1.07 亿元, 2017Q2 因去年亏损门店的调整影响因素逐步缩减。 2017 年 Q2 销售收入同比下降幅度逐渐收窄,毛利率有所提升,同时加大费用管控力度(减少员工数量,并推进合伙人制度),同时处理门店转型调整的商品和资产损失,公司经营利润呈现增长态势。公司整体经营状况良好,目前来看,新管理层上任之后,加强对业态、制度以及门店调整的力度,在生鲜端剔除原有经销代理的模式,采取直接采购模式,聚客能力持续提升, 2017 年 H1 同店增长 4-5%, 生鲜整体增长约 3%,经营呈现脱底向上态势,符合我们去年对公司整体的判断。
Q3/Q4 预计继续小范围关店,整体经营仍能实现盈利。 考虑去年关闭仓储超市计提损失约 1.5 亿元,清库存亏损约为 0.5 亿元,重庆地区亏损约为0.4-0.5 亿元, 2017 年有望大幅改善,且资产证券化资金到位,降低财务费用; 整体来看, 2017 年可观察的改善业绩大约在 2.5-2.7 亿元, 2016年亏损约 2.4 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 0.2-0.3 亿元的经营性净利润,判断全年实现净利润约为 2.0 亿元。 2017 年 H2, 我们预计中百集团将继续关闭部分亏损门店, 其中大店关店数量约在 4-6 家左右, 亏损额度在 0.2 亿元左右。
商联集团增持彰显中百发展信心,公司仍被低估,目标价 12.74 元,维持“增持”评级。 从经营效率来看,公司确实在发生变化,公司其实在新管理层上任之后,采取职业经理人的模式,无论从人员效率,还是整体门店业态的调整方面,力度较大;而大股东此次增持,其实是在公司业绩发生反转,未来经营向好的大背景下所做的股权方面的调整,彰显对公司发展的信心。 预计 2017-2019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1.94、 173.51、 190.58亿元,合并归母净利润为 2.03、 1.11、 1.23 亿元,对应 2017-2019 年每股收益(摊薄)为 0.30、 0.16、 0.18 元。考虑公司亏损门店逐渐关闭,食品超市、邻里生鲜、罗森便利店和全球直销中心等新业态加速落地,业绩有望迎来拐点。 目标价 12.74 元,对应 2018 年 0.5xPS,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与永辉合作不及预期,导致经营改良不佳;宏观环境恶化,超市业态整体受影响。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