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17H1实现归母净利润2.22亿元,Q2业绩超预期
公司发布中报,2017H1实现营业收入27.38亿元,同比提高16.2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22亿元,同比提高7.23%。Q2营收15.06亿元,比Q1提高22.24%;Q2归母净利润1.60亿元,比Q1提高158.06%,二季度业绩明显超预期。
磁性材料:行业景气度提升,无线充电兴起助力软磁销量提升
2017H1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磁材业务,销售收入和盈利水平均有所提高。公司目前是全国最大磁性材料生产商,拥有年产15万吨铁氧体预烧料、12万吨永磁铁氧体、2.5万吨软磁铁氧体的生产能力,2016年永磁和软磁出货量占比分为别18%、8%。永磁产业步入成熟期,但公司对外积极拓展电机磁瓦等新产品、开发新客户,对内提高生产管理,取得长足发展。其次随着苹果和三星等无线充电应用的推广,将带动无线充电、充电桩等业务发展,提升软磁材料的整体需求;公司作为软磁材料零龙头,也将明显受益。公司2016年切入塑磁业务,强势介入中高端汽车市场。
光伏业务:2017H1需求旺盛,受制于原料涨价盈利水平下降
2017H1受益于光伏需求向好,光伏业务营收13.58亿元,超过预期;但受制于多晶硅材料涨价、下游光伏企业压价严重,导致公司盈利水平明显下降。未来公司一方面采取差异化经营策略,国内市场重点瞄准领跑者项目和分布式单晶的机会,海外积极拓展欧洲、日本、印度、非洲等新兴市场;一方面致力提高单晶组件占比、优化产品质量;当前公司单晶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已达20.2%属国内领先。
动力电池:定位高性能电池,2017H2或将打开市场
公司动力电池业务上半年尚未启动批量销售,还处于亏损状态。公司动力电池主要定位物流车、纯电动车客户。2016年底达成年产1亿支圆柱18650动力锂电池产能,已在低速车和场内用车市场进行批量销售。未来公司计划投资30亿元,启动年产6GWh高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公司量产电池能量密度在国内市场领先,电池内阻低、循环寿命高。随着下游客户的认证和订单释放,2017下半年有望逐步放量。
内修外延“做强磁材,发展能源”,增持评级
预计2017-2019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6.83/74.26/88.14亿元,净利润5.58/6.64/7.75亿元,EPS0.68/0.81/0.94元;参考磁材行业估值水平,按照2017净利润给予公司28-30X估值,对应目标价9.50-10.18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动力电池投产和销售等不达预期;光伏政策不达预期;多晶硅涨价过快。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