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发布公告, ] 公司下属公司通威太阳能拟分别与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协议书》,各投资建设年产10GW,合计 20GW 的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两个项目总投资预计 120 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00 亿元,流动资金 20 亿元,预计在 17 年 11 月启动,在未来 3-5 年内逐步建成投产。
大阔步扩产电池,匹配硅料环节产能: 本次 20GW 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拟以高效单晶电池无人智能智造路线为主, 两个 10GW 项目各新增约 60 条,共 120条高效单晶电池生产线。 截至目前,公司已形成 5.4GW 的高效晶硅电池产能,在建 4.3GW,此次新投入 20GW,届时公司电池片产能将达到 30GW,基本与公司 12 万吨的硅料达成一比一的对应关系,形成硅料环节与电池片环节的双主业发展,协同发展。
硅料及电池片成本优势明显: 公司的精益化管理、成本控制能力极强,并且通过“先研发,后投入”的战略获得了极强的“后发优势”。多晶硅料通过技改以及对冷氢化法、蒸馏及还原等工艺的深刻理解, 目前完全成本已在 6 万元/吨左右, 16 年多晶硅料毛利率 41%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电池片环节公司的非硅成本已位于 0.2~0.3 元/W 的区间,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资产负债率较低,经营性现金流表现良好,资金来源多样: 公司 2017 年三季度的资产负债率为 47.4%,属于光伏行业较低的水平,这为公司后续融资建立了较好的财务基础。并且公司历年来经营性现金流表现良好, 呈逐年攀升的趋势,三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 16.6 亿元,并且这是在光伏行业整体现金流较为紧张的情况下达到的,这体现了公司在上下游较强的议价能力和较高的产业链地位。因此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几年的资金来源可能会有以下 4 个渠道:( 1)债务融资;( 2)较为可观的经营性现金流;( 3)与上下游企业以参股的方式战略合作;( 4)股权融资。
电池环节集中度有待提升,公司后发优势明显: 16 年光伏“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环节的龙头企业的出货量大约分别为 15.5GW(中能) 、 17.3GW(保利协鑫)、 5.5GW(晶澳) 、 6.7GW(晶科能源),可见电池片的集中度是最低的,而电池环节对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有着绝对性的作用,因此电池环节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工艺尤为重要,公司的电池技术团队主要来自于茂迪、新日光等传统台湾电池片优质企业,并且已经具备了较为明显的成本优势,因此我们看好公司在这一环节的布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基于公司的晶硅电池片扩产超市场预期,我们上调盈利预测, 预计 2017-2019 年 EPS 分别为 0.48 元、 0.58 元、 0.85 元, 对应 PE 分别为 21 倍、 18 倍、 12 倍, 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 47.8%的复合增长率。公司硅料及电池片产能持续扩张,剑指硅料、电池片双龙头, 给予公司 2018 年25 倍估值,对应目标价 14.5 元, 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8、 19 年光伏装机量或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产能建设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