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设备市场空间广阔,国内高端市场为进口垄断。2020年,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达到537亿元,2015-2020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2.4%,预计至2030年将以7.3%的复合增速增长至1085亿元,以GE、飞利浦、西门子为代表的进口品牌仍占据市场主要份额(尤其在64排以上CT、3.0T MR等中高端领域)。
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壁垒高,国产龙头技术追赶加速,竞争优势逐渐凸显。大型医疗设备涉及较多高壁垒的核心零部件,以往国内产业链不完善,进口替代不易;龙头公司一旦实现技术突破、成本优势和品牌口碑,将形成较强的竞争壁垒。
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技术发展进入相对平台期,国产企业迎来追赶机遇,随着奕瑞科技等零部件厂商、联影医疗等整机厂商不断实现中高端技术突破,影像设备产业迎来黄金投资机遇。
政策支持下国产替代与基层渗透有望加快,三重维度筛选医疗设备行业投资机会。近年来国家在支持创新医疗器械研发、鼓励采购国产器械、大型设备产业链自主可控、医疗新基建、分级诊疗等方向上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大型影像设备采购需求有望维持高景气度。筛选医疗设备行业投资机会的三重维度:1)行业景气度与公司新品周期,是否处于上升阶段;2)产业链自主可控程度,是否有成本优势和解决“卡脖子”问题的能力;3)三级医院认可度和品牌影响力的建立,产品性能上能否与进口品牌正面竞争。
联影医疗产品线覆盖齐全,市场份额国内领先,三甲医院客户覆盖度高。公司是唯一一家基本覆盖全线大型影像设备的国产企业,产品覆盖度比肩头部进口厂商,可满足不同类型客户和不同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其中MR、CT、移动DR、PET/CT、PET/MR在2020年国内市场份额均为第一(新增销售台数口径),目前已覆盖国内近900家三甲医院,其中全国排名前50家医疗机构中已覆盖49家,终端客户认可度高。同时公司加速国际化布局,已经有22款产品获得FDA批准、34款产品获CE认证,境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持续提升,从2018年的2.18%增长至2021H1的5.89%。
业绩增长强劲,疫情推动CT、XR等抗疫设备需求,品牌认知度提升。公司过去几年营收维持高增长态势,从2018年的20.35亿元快速增长至2020年的57.61亿元,年复合增速为68%,主要增长动力:1)政策推动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需求快速增长;2)2018年以来新增销售30余款新产品,新产品贡献收入逐年增长(2018-2021H1从14%提升至69%)。一方面持续丰富产品品类,打造完善的影像产品线;另一方面推出高端新品进口替代,中低端产品降维打击;3)CT和XR受疫情需求拉动,2020年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53%和127%,同时品牌效应带动其他系列产品销售。
技术实力雄厚,中高端领域创造一系列全球或国内“首款”。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公司推出一系列行业或国产首创产品,部分产品和技术引领行业,包括国产首款320排超高端CT产品uCT 960+、全球首创75cm超大孔径3.0T磁共振uMROMEGA、世界首台全景动态扫描PET/CT uEXPLORER等,在中高端领域持续打破进口垄断,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公司重视研发投入,突破核心零部件“卡脖子技术”,多款在研新品助力持续增长。截至2021H1,公司共有研发人员1805人(占比37.35%),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超过1500项。目前共有20余款在研新品,保障未来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
公司重视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能力,自研比例位居行业前列,掌握多个零部件的核心技术。3.0T核磁共振核心零部件可实现100%自研自产;对于XR产品,少数产品的高压发生器系自产,X射线管和平板探测器系对外采购;对于CT产品,公司已经实现探测器的自研自产,少数产品的球管和高压发生器系自主研发,大部分产品生产用的球管和高压发生器系对外采购;对于RT产品,生产用的磁控管等系对外采购。
本次发行拟募集资金124.8亿元,加快公司产品和技术升级,提高核心部件自研自产水平,扩充设备产能。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0,0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之前)。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将进一步支持公司未来发展的规模化和全球化,扩大公司国内外市场份额,推动公司成为一家世界级的医疗创新引领者。
风险提示:核心技术专利侵权的风险;实施集中采购的政策风险;国际化经营及业务拓展风险等。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