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1 月29 日,公司发布2021 年业绩预告,预计2021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7-63亿元,同比增长243-279%;Q4 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4.4-20.4 亿元,环比下降4-32%,同比2020 年Q4 增加90-169%。
评论:
量增价涨,轻烃一体化龙头实现迈入新台阶。受经济复苏+供给端不稳定影响,2021 年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均价同比上涨56%和83%,丙烯-丙烯酸工段价差从2020 的1849 元/吨涨至2021 年的5455 元/吨,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工段价差从2020 的1211 元/吨涨至2021 年的4644 元/吨。公司C3 产业链中丙烯下游配套丰富,拥有PP、丙烯酸丁酯、高分子乳液等终端产品,在丙烷价格大幅上涨时,可通过多元的产品结构有效传到成本上涨的压力,并在某些产品供需错配时赚取超额收益。量的方面,公司连云港项目一期125 万吨乙烷裂解项目于2021 年5 月投产,公司从C3 产业链延伸至C2 产业链,连云港项目二期预计将在2022 年年中投产,届时公司将拥有135 万吨PE+219 万吨EOE+26 万吨ACN 产能,进一步巩固公司轻烃裂解龙头的行业地位。环比方面,C3 链条中丙烷价格环比上涨11%,PP、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环比上涨2%、14%和-10%;C2 链条中,乙烷环比上涨13%,EG、EO 和HDPE 环比上涨9%、11%和-2%,成本上涨终端产品加工利润收窄,导致Q4 业绩环比下降4-32%。
新材料布局加速,低碳发展先锋。2021 年12 月,公司宣布在连云港基地投资150 亿元,建设20 万吨乙醇胺、80 万吨聚苯乙烯、10 万吨α-烯烃与配套POE和75 万吨碳酸酯项目。公司利用前端丰富的原料,继续向下拓展符合国家产业规划且具有高附加值的新材料项目。公司轻烃裂解可副产约30 万吨氢气,是煤油气三种原料里最清洁的加工方式。此外,公司C2 中的EO 可与二氧化碳合成DMC,捕捉生产流程中的碳排放,实践出一条减碳发展新路径。
一体化壁垒深厚,向产业链纵深继续迈进。我们可以把公司的业务模式看成只生产化工品的炼厂,除了原料端与成品油有差异外,公司通过轻烃裂解制取的乙烯和丙烯与炼厂别无二致。与需要成品油配额和国家主管部门核准的炼厂相比,公司新建项目更多集中在地方层面,批建难度小于炼厂。公司深度布局了国外乙烷供应渠道,气源+管路+专用船只构筑了深厚壁垒,同时也为将来拓展留下空间。C3 方面,公司继续布局80 万吨PDH、80 万吨丁辛醇和12 万吨辛戊二醇项目,全部投产后除了丙烯补足自用缺口外,还能将公司碳酸产业链和丙烯酸及酯产品做到闭环,产品端拓展丙烯酸辛酯丰富产品结构。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62、75 和85 亿元,对应 EPS依次为 3.59、4.39 和4.95 元/股,按照2022 年业绩给予15 倍PE,维持65.9元/股目标价并重申“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降超预期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