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公司业绩实现快速增长,收入创出新高,但由于原材料端的成本压力,业绩仍未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展望未来,在国家“十四五”冷链物流规划的推动下,公司传统业务订单增长可期。同时公司压缩设备还可应用于碳捕捉、氢能领域,在“碳中和”政策下成长空间广阔,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2021 年净利润增长35.2%。公司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53.83 亿元,同比+33.14%;归母净利润3.01 亿元,同比上升35.2%(按照追溯调整后的口径),净利润增长主要推动因素是订单的全面增长,营收、订单数双双创出新高,冷链装备业务景气度高企,碳捕集(CCUS)关键装备业务增长迅速。公司拟每股派现金0.2 元(含税),对应分红率为49.6%,对应股息率为1.82%。
2021 年工程施工业务收入增速最快,公司整体成本压力较为明显。2021 年公司工业产品销售/工程施工/其他产品收入分别为40.12/8.06/ 5.64 亿元,占比分别为74.54%/14.98%/10.49%,工程施工收入占比提升约2.9pcts,同比增长超过60%,主要是相关低温系统“交钥匙工程”项目增加;工业产品销售板块占比则有所下降。2021 年公司气温控制设备及系统产销量分别为15097/14847 台/套(同比+22.01%/+20.04%),相关单位销售成本约为28.30 万元/台套(同比+17.60%),其中直接材料占比最大(超过82%),原材料价格上涨也成为推动公司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从设备用途分,公司收入中制冷压缩设备/中央空调设备/节能制热设备占比为62%/28%/10%,同比增幅分别为53%、10%和9%。
其中余热回收设备公司华源泰盟净利润约为1460 万元。展望2022 年,在国家《“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下,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销冷链集配中心等大型冷链物流等设施建设有望提速,预计也有望带动国内公司低温设备和工程项目收入的增加。
积极参与国内大型企业碳捕捉项目,开发氢能产品迎新赛道。公司设备在二氧化碳捕集、增压提纯、液化等领域均有应用,其气体增压机及CO2 压缩设备2021年已服务于神华锦界电厂15 万吨碳捕捉项目。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下,公司设备在碳捕捉领域有广泛需求前景。公司2018 年获得过“中国二氧化碳应用推进奖”,公司公告正部署升级碳捕集压缩机2.0,未来相关设备有望具备完整型谱,品质和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也有助于维护公司市场地位。
此外,公司氢气压缩机及燃料电池空压机已通过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的认证,且氢液化领域新型压缩机已被国家能源局遴选为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公司积极与燃料电池系统、加氢站建设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有助于未来氢能产品的市场导入和技术迭代。公司公告2021 年氢能压缩机业务取得长足进步,获得了鉴定并批量供货;我们预计公司未来有望拓展交通领域之外的氢能市场。
目前公司清洁能源赛道上的业务正在发力,未来空间广阔。
风险因素:冷链设备需求放缓;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增加;碳捕捉、氢能领域产品推广进度低于预期。
盈利预测及估值:考虑目前原材料成本上升,我们下调公司2022~2023 年EPS预测至0.49/0.61 元(原预测为0.63/0.72 元),新增2024 年EPS 预测0.79元。我们将公司传统业务和“双碳”业务进行分部估值,预计2022 年公司净利润3.6 亿元左右,给予制造业行业平均20x 的P/E 估值,对应市值约为72 亿元;给予“双碳”业务2030 年1 倍P/S 的估值,对应市值约为50 亿元,目前公司合理市值目标约为120 亿元,对应目标价16 元,维持“买入”评级。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