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集团:起源深远,资源丰富
起源深远,资源丰富。太极集团拥有医药工业、医药商业、药材种植、科研等完整的医药产业链。在医药工业板块,公司拥有13家制药厂,涵盖中西药品种批文1240个;在医药商业板块,公司拥有20多家医药商业公司,拥有立足川渝、辐射全国重点城市的强大市场网络。2021年,公司实现单品销售过亿元的产品有13个,核心品种包括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通天口服液、鼻窦炎口服液、小金片、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益保世灵)等。
混改落地,进入“十四五”发展新阶段。公司起源于涪陵中药厂,历史上公司的高速扩张带来了高负债及资金紧张等问题,2010年又爆发曲美危机,逐渐进入低谷期;随着2021年混改终落地、国药集团入主及管理团队调整,公司开启“十四五”战略规划,将聚焦主业,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期待再现辉煌。
从三张表看公司的未来:困境反转,成长可期
从利润表看:公司在收入端聚焦“6+1”重点治疗领域,积极推动品类规划、大品种引领及整合营销,中药板块专注突破OTC品牌市场,化药板块聚焦麻精特药,收入有望实现有质量的增长。在成本端及费用端,公司聚焦降本增效,毛利率达近年来新高;混改后多方改革持续推进,随着资产质量的改善、财务费用率有望明显下降。
从资产负债表看:国药入主后,公司背靠强大资金保障,资金面得到改善,高负债率的融资结构有望进一步得到改善,同时公司积极清理“两资两非”企业,加快低质资产处置速度,并已经完成土地资产梳理,提出多种盘活方案,带来部分现金回流,资产质量有望进一步得到提升。
从现金流量表看:公司积极聚焦医药主业,近年来收入增长实现快速提升,经营情况不断改善,随着公司加大聚焦主业力度,精简非主业业务,经营性现金流有望持续得到改善。
混改落地:战略转型升级,激发经营活力
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启发展新格局。公司于2019年2月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2020年10月与国药集团旗下中国中药签订增资协议,公司实际控制人由涪陵区国资委变更为国药集团;混改落地后,公司积极推进全面改革,进行管理团队及组织架构的优化调整,对董事、高管进行换届选举,管理机构职能部门也由原来的29个精简为20个,持续规范治理,稳步提升公司效益。
聚焦主业发展,清理“两资两非”业务。公司近年来积极开展清理“两资两非”企业,并制定了处置时间表及处置计划,逐步开展闲置资产的审计评估及处置工作。未来公司将进一步聚力医药主责主业、巩固主业发展,争取“ 十四五”期间完成“两非”企业、闲置或低效益资产的优化处置和合理运作,提升财务运营水平,赋能生产经营。 开启“十四五”战略规划,持续聚焦主业,国药集团中药板块的重要平台
公司于2022年初发布“十四五”战略规划概要,提出要坚持聚焦医药健康主业,公司在产品研发、营销机制、中药材资源、数字化制造、医药流通、品牌塑造等方面多管齐下发力,提出多项考核指标,聚焦规范治理,提高运营水平。公司将科技创新列为企业发展战略之首,以中药为核心,化药、生物药、大健康产品为辅助,由生产驱动向战略驱动转型,同时打造太极特色大健康养生平台,在内生+外延的双轮驱动下,提出“十四五”末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净利润率不低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发展目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2C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41.47亿元、165.37亿元和193.1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3亿元、5.06亿元和7.27亿元,折合EPS(摊薄)分别为0.56元/股、0.91元/股和1.31元/股,对应PE分别为36倍、22倍及16倍,首次评级,给予“买入”评级。我们认为,公司在混改落地后,国药入主激发经营活力,开启“十四五”战略规划,积极推进战略转型升级,聚焦“提质增效”,有望逐步走出困境,未来成长可期。
风险提示
改革不达到预期;限抗、集采等政策风险;药品降价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