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2022 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2Q1 实现归母净利润5.10-5.50亿,同比增长57.54%-69.90%;同日公司发布2021 年度业绩快报,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9.54 亿元,同比大增142.28%。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特种集成电路及智能安全芯片领域实力强劲。公司产品谱系完备,可向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综合竞争力强,目前公司在高自主可控市场市占率领先,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并考虑到公司行业地位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22Q1 业绩同增58%~70%,下游需求旺盛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公司特种集成电路业务保持高速增长,持续贡献稳定利润;智能安全芯片业务盈利能力不断改善;联营企业发展迅速贡献部分投资收益,公司预计22Q1 实现归母净利润5.10-5.50 亿,同比增长57.54%-69.90%。
同日公司发布2021 年度业绩快报,2021 年公司实现营收53.42 亿元(未经审计,下同),同比增长63.35%;实现归母净利润19.54 亿元,同比大增142.28%。
归母净利率同比提升11.91pcts 至36.57%。收入、利润快速增长主要原因系下游需求旺盛,公司全力保障订单交付,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资金到位、重整进入实质交割,公司股权风险有望逐步释放。2021 年12 月13日公司发布公告,间接控股股东紫光集团确定北京智路资产和北京建广资产作为牵头方组成的联合体为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战略投资者。建广资产专注于集成电路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并购,实控人为中投公司,智路资产专注于半导体核心技术及其他新兴高端技术投资机会,实控人李滨曾于2011年至2015 年任中芯国际资深副总裁。“联合体”具备国资背景,或将有效缓解集团资金压力,同时“联合体”在半导体领域投资经验丰富,具备较强的相关技术人才储备,有望推动紫光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随着股东债务问题的缓解,公司经营有望迈上新台阶。2022 年1 月17 日集团管理人收到北京一中院《民事裁定书》,法院裁定批准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重整计划,重整工作进展顺利。据《科创板日报》报道,截至4 月1 日智路建广联合体600 亿元资金已到位,标志着紫光集团重整顺利进入实质交割。
产品谱系完备的IC 设计领军企业,充分受益安全领域信息化建设。不同于全球IC 设计巨头集中在某些品类芯片的经营模式,紫光国微产品谱系完备,能够设计各类数字芯片、模拟芯片等,有能力向客户提供综合的系统解决方案,该商业模式能够降低客户负担,真正有效解决客户痛点。目前公司客户主要集中于安全、金融、电信、政务等领域,对产品自主可控有较高要求。作为国内特种安全领域领军企业,公司竞争力突出产品市占率领先,随着安全等领域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入以及特种芯片国产化要求的提升,公司业务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风险因素:技术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控股股东债务违约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转移的风险;行业景气度下行;半导体产业政策推动效果不及预期;5G 和云计算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美国技术封锁升级等。
投资建议:考虑到安全体系信息化建设下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自主可控趋势下公司作为特种集成电路龙头公司竞争优势的增强,我们维持公司2021/22/23 年净利润预测20/30/42 亿元,对应21/22/23 年EPS 预测分别为3.22/4.88/6.93元,现价对应PE 54/36/25 倍。参考可比公司复旦微电2022 年54 倍PE 水平,并考虑到公司在细分领域的龙头地位,给予公司2022 年45 倍PE,合理目标市值为1200 亿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目标价220 元。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