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近况
公司于2022 年7 月20 日在宜宾进行2022 年战略发布会,会议阐述了公司未来在磷酸锰铁锂、钠离子电池正极、高镍及超高镍、富锂锰基、5V尖晶石镍锰正极材料领域的布局。同时也标志着公司从高镍龙头向集高镍、钠电池正极、磷酸锰铁锂等于一体的平台型综合材料公司迈进。
评论
高镍及超高镍:公司持续深耕高镍领域,高镍龙头地位稳固。2017 年便已研发成功第一代Ni83(200mAh/g)高镍材料;当前第二代Ni90(210mAh/g)材料体系已进入量产阶段;第三代Ni92~96(220mAh/g)目前仍处于配合客户开发阶段,公司预计年底有望小规模量产。2021 年公司高镍份额约为34%,考虑到公司工程装备带来的单吨投资和建设速度优势、参股布局镍资源,以及持续迭代的高镍和超高捏产品,我们预计公司龙头地位持续巩固。
磷酸锰铁锂:公司收购整合锰铁锂厂商,跨界打开新的成长曲线。公司收购整合斯科兰德、中贝新材、新国荣三家磷酸锰铁锂厂商,并在客户开发、产品研发、工程产能、供应链等方面形成一定的协同效果。其中天津斯科兰德已经实现磷酸锰铁锂产品千吨级的规模量产,在两轮车领域每月供货超过百吨,且已经覆盖动力电池的头部前十家客户。考虑到当前锰铁锂材料尚不能纯品使用,仍需与三元混合,公司凭借高镍优势已经形成锰铁锂与高镍掺杂的四款产品(锰铁锂比例从5%到95%),能量密度涵盖210wh/kg到270wh/kg。向前看,考虑到公司在成立之初时,便完成了宁波金和、盐光科技、EMT、JS等公司的整合并逐步成长为高镍龙头,我们认为公司本次收购整合同样帮助公司搭建起锰铁锂的业务框架,且随着公司逐步完善固相合成工艺、开发一体化湿法工艺等,公司有望再度复刻高镍的成功经验。
钠离子电池正极:钠电发展尚处初期,技术路径多元化,公司均有所布局。对比来看,聚阴离子循环较好但技术成熟度偏低;普鲁士类工艺简单成本偏低,但对工序控制较为敏感;而层状氧化物与三元共享装备体系有望率先实现产业化。公司当前拥有一款普鲁士白产品PW-1(储能)和三款层状氧化物产品NL1-3(小动力、动力储能兼容、动力),公司规划普鲁士白程机产能0.6 万吨/年,层状氧化物产能3.6 万吨/年。我们认为随着钠离子电池持续降本催化下的渗透率攀升,公司也有望在钠电正极持续领导行业。
盈利预测与估值
维持2022/23 年21.0/30.8 亿元的净利润预测,对应2022/23 年33.3/22.7x市盈率倍数。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和189 元目标价,对应2022/23 年40.7/27.7x市盈率,对比当前股价仍有22.2%的上涨空间。
风险
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资源价格大幅波动、新产品进度不及预期。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