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一体化布局的钴产业链龙头。公司围绕上控资源、中提能力和下拓市场,全面实施“两新、三化”发展战略,即以锂电新能源材料和钴新材料为核心,实现产品高端化、产业一体化和经营国际化产业格局。全力打造从钴镍资源、冶炼加工、三元前驱体、锂电正极材料到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的新能源锂电产业生态。
上控资源:加码上游资源布局,多渠道保障钴等资源供应稳定。1)深耕刚果(金)市场,通过“自有矿山、当地采购和贸易商”三种模式保障原料供应稳定,公司子公司CDM 和MIKAS 合计控制铜储量58.4 万吨,钴储量7.04 万吨,KAMBOVE 尾矿和PE527 矿区每年可产钴4100 吨;2)提前布局印尼红土镍矿,通过华越公司在印尼规划年产6 万吨镍金属量的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含钴0.78 万吨);3)切入循环回收领域,2019年华友循环衢州再生利用产线建成达产,每年废旧动力电池处理产能约6.5万吨,可回收钴5783 金属吨、镍9432 金属吨、锂2050 金属吨。
中提能力:加码三元前驱体布局,产业链纵向一体化优势凸显。1)公司目前具备钴冶炼产能39000 金属吨,铜(包含电积铜和粗铜)产能111000金属吨,硫酸镍产能10000 金属吨,三元前驱体产能50000 实物吨,粗制氢氧化钴产能21400 金属吨;2)通过“自建+合资”,积极加码三元前驱体布局,华海新能源项目规划4 万吨产能,与LG 和浦项的合资公司分别规划4 万吨和3 万吨产能,全部建成达产后,三元前驱体产能将提升至12.5万吨;3)募投3 万金属吨硫酸镍项目,项目投产后公司硫酸镍产能提升至4 万金属吨,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三元前驱体的成本优势。
下拓市场:进入全球核心车企供应链体系。形成总部在桐乡、资源保障在境外、制造基地在中国、市场在全球的空间布局,产品已进入LG 化学、CATL、比亚迪、POSCO 等全球锂电龙头企业供应链,通过POSCO-LGC电池产业链,应用于大众MEB、雷诺日产联盟、沃尔沃、福特等车企。
钴价底部不断夯实,三年新周期明确。1)短期在疫情影响下,欧美新能源车企被迫停产,钴价短期回调,但“价格历史底、企业盈利底、产业链库存底”三重底叠加,钴价继续下探空间不大;2)另一方面,由于资源国与需求国疫情节奏不一致,需求国拐点大概率在供给国之前,下半年供需不匹配的概率正在不断上升;3)从中长期来看,2019 年嘉能可关停Mutanda矿奠定中长期钴供应收缩基调,各国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海外车企加速新能源汽车布局,供需共振之下,钴价或将步入上行周期。
投资建议:假设2020-2022 年国内电解钴(含税)销售均价为26/30/32万元/吨,铜(含税)销售均价分别为4.0/4.2/4.5 万元/吨,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9.28 亿、17.68 亿、22.50 亿,按照4 月30 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 分别为42/22/1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风险;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钴产能超预期释放的风险;相关产业政策变动的风险;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