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第三方内饰供应商,产品由仪表板总成等内饰件向外饰逐步拓展,平台化供应体系渐成。公司已在马来西亚、墨西哥和美国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开启全球化进程,有望随着特斯拉等新能源客户的快速成长持续向上。
参考行业PEG=1 的平均水平,结合公司未来三年业绩 CAGR 预测为41%,考虑到疫情下供应链承压、汇率波动等负面因素依然反复,基于谨慎性原则,给予公司2023 年35xPE,对应目标价46 元,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第三方内饰供应商。公司汽车内饰品类齐全,包含仪表板总成、门内护板总成、立柱护板总成和保险杠总成,是稀缺的汽车内饰件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从商用车配套起家,目前已经与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吉利、长城等大多数头部整车品牌达成合作,2017-2021 年间来自乘用车客户的收入占比大幅提升,由46.3%提升到65.2%。2015-2018 年公司营收高速增长,虽2019 年由于行业景气度下行受到影响,但2020 年后,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变革,公司业绩重回快速增长通道。我们认为公司凭借自身雄厚的产品力,叠加持续改善的客户结构,业绩具备向上空间。
汽车内饰件市场空间大,自主供应商有望破局。汽车内饰件行业空间大,根据我们测算,预计2025 年全球乘用车内饰件行业空间约2731 亿元,其中仪表板、门内护板行业规模约649/866 亿元。根据Ofweek 数据,电池、电机、电控及电驱动零部件在新能源汽车中的成本占比达70%,内外饰、结构件和底盘等传统零部件的成本占比随之降低。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国内零部件供应商有望凭借高度配合与迅速响应优势,叠加持续进行的行业收购整合,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生产制造技术领先,产品矩阵不断丰富。公司生产技术领先,是商用车领域最早利用搪塑工艺提高内饰舒适性、利用长玻纤增强反应注射成型技术实现产品轻量化的自主供应商。产品结构方面,凭借自身在内饰方面的积累,公司核心产品仪表盘总成持续升级,单车价值量从2017 年的658 元提升至2021 年的876元,同时产品品类逐步扩展到其它内饰,如门内护板总成、立柱护板总成、水槽盖板总成和外饰件保险杠总成等,成长为内外饰平台型供应商,单车配套价值量最高达7000 元。依托丰富的产品组合,公司可以针对下游客户的同一车型,同时提供多种汽车内外饰产品。
乘用车客户不断拓展,国内外布局日益完善。公司凭借自身优秀的产品力,目前已与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达成合作,客户结构完成从早期商用车领域向乘用车的跨越,乘用车业务占比不断上升;产能供应方面,截至2021 年末,公司生产线产能达2549 万模次。此外,公司于9 月12 日发布可转债预案公告,拟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11.6 亿元,将用于上海智能制造基地升级扩建项目(一期)及汽车饰件智能制造合肥基地建设项目。公司目前产能布局基本覆盖国内主要汽车客户制造基地,叠加马来西亚、墨西哥工厂等海外布局稳步推进,就近配套+全球化布局助力供应质量提升。
风险因素:全球汽车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产能释放进度不及预期;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新冠疫情控制不及预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是国内汽车内饰件领先供应商,客户不断向上渗透,进入特斯拉、比亚迪及造车新势力供应链,新能源车型配套项目不断放量,未来有望进一步向上突破。公司已在马来西亚和墨西哥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开启全球化进程。我们维持公司22/23/24 年净利润预测4.49/6.47/8.87 亿元,考虑到公司转增股本的影响,22/23/24 年EPS 预测相应调整为0.92/1.33/1.82 元。
考虑到公司在手订单充沛,客户优质,参考同为汽车零部件赛道细分领域龙头的可比公司双环传动、星宇股份,同时考虑到公司未来三年业绩CAGR 预测为46%(双环传动2022-24 年业绩CAGR 预计为37%,星宇股份2022-24 年业绩CAGR 预计为36%),但短期受到局部疫情反复、汇率波动及原材料价格仍处高位等因素压制,基于谨慎性原则,给予公司2023 年35xPE,对应目标价46 元,维持“买入”评级。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