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2022Q3 业绩低于市场预期,主要或由于疫情等因素导致海风建设进度延后,但由于业务结构优化,毛利率有所回升。随着海风政策支持力度加强,降本进度超预期,以及海缆招标加速推进,2023 年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复苏,公司业绩或将明显修复。调整公司2022-24 年EPS 预测至1.62/2.67/3.72 元,给予目标价90 元(对应2023 年34 倍PE),维持“买入”评级。
业绩低于预期,毛利率有所回升。公司2022Q1-3 实现营业收入56.65 亿元(-1.9% YoY),归母净利润7.36 亿元(-23.4% YoY);其中Q3 营收18.05亿元(-24.4% YoY,-
11.7% QoQ),归母净利润2.14 亿元(-34.0% YoY,-12.2%
QoQ),业绩略低于市场预期,业绩下降或主要由于海风工程受疫情影响,建设进度延缓所致。公司2022Q1-3 毛利率23.6%(-4.3pcts YoY),其中Q3 毛利率23.5%(-1.8pcts YoY,+2.9pcts QoQ),盈利能力有所回升,或得益于较高价值量的海缆海工业务占比提升。
海风招标市场快速复苏,海缆订单放量奠定成长基础。截至目前,公司在手订单94.45 亿元,其中海缆系统58.12 亿元(220kV 及以上海缆占比或超6 成),陆缆系统23.67 亿元,海洋工程12.66 亿元。在各省市海风规划目标持续提升和产业链降本幅度超预期的带动下,2022 年以来国内海上风电招标实现快速复苏,预计全年项目招标规模将超20GW,海缆订单有望持续放量,且加速向330kV以上超高压海缆升级。公司作为国内产能规模最大、技术实力领先的海缆行业龙头,客户认可度高,拿单能力突出,订单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
海缆产能持续扩张,份额优势稳步提升。目前公司海缆系统年产值增至约60 亿元,陆缆系统增至约40 亿元。在原规划超高压海缆南部产业基地(广东阳江)一期15 亿元海缆产值的基础上,公司正进一步深化相关产能规划,将同时启动一、二期项目的建设,涉及海缆、陆缆两个产业板块,2023 年底公司海缆总产值有望进一步增至约90 亿元,规模和份额优势有望持续提升。公司东部(北仑)基地和南部产业基地均紧邻市场与客户,可快速有效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风险因素:海上风电装机增长不及预期,订单增长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疫情影响风电建设进度等。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基于公司三季报业绩低于预期及国内海风建设有所延后的影响,我们调整公司2022-24 年净利润预测至11.1/18.4/25.6 亿元(原预测值为12.1/19.2/24.5 亿元),对应EPS 预测分别为1.62/2.67/3.72 元,现价对应46/28/20 倍PE。结合可比公司(新强联、海力风电、禾望电气)基于Wind一致盈利预期2023 年平均PE 约26 倍,并考虑海缆环节壁垒高、格局优、中长期需求增长快的特点,以及公司在海缆行业的技术、份额、区位布局和客户等优势,给予公司一定估值溢价,按照2023 年约34 倍PE,对应目标价90 元(原目标价84 元),维持“买入”评级。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