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国产替代加速,格局优化:中国光伏级多晶硅产能从2009 年开始扩张,16 年产量占比接近50%,近年来国产硅料占全球比重不断提升,到2019 年国产硅料产量34.2 万吨,占全球67.3%,国产替代加速。自18 年Q3 至今,硅料价格从约160 元/kg 快速下跌至约60 元/kg,价格跌幅大且下跌周期长,加速行业高成本产能的出清,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CR5 由18 年的58%提升至预计20 年的71%。
技术迭代变缓,后发优势逐步淡化:展望未来,驱动硅料行业变革的因素逐步弱化,后发优势逐步淡化:(1)平价时代无新技术冲击行业平稳运行,降本趋缓;(2)中国电价及人工成本优势明显,国内产能西部低电价区域转移已进行完毕;(3)改良西门子法预计将长期保持优势,投资成本降速趋缓。
产能加码,剑指硅料龙头:目前通威、新疆协鑫、大全新能源、新特、东方希望五家硅料厂商产能均在7~10 万吨左右,是多强竞争格局。但目前仅通威提出了未来明确的扩产规划,预计2020-2023 年,设计产能分别为8、15.5、19.5、29 万吨,预计产能投放节奏为8、16、20、29万吨,2023 年底实际产能预计可达到31.5 万吨,产能加码,剑指硅料龙头。
多管齐下,成本优势明显:公司毛利率显著高于同行,从成本拆分来看,公司成本优势主要来源于以下五个方面:低电价、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人工成本、后发优势带来的低折旧、技术创新带来低能耗、高效的阿米巴管理体系带来组织活力。
技术领先,紧抓N 型趋势:在单晶地位确立,多晶出清,单多晶料价差逐渐拉大的背景下,公司单晶料比例高达95%及以上,处于行业绝对领先地位。而未来电池技术变革或将引发N型渗透率加速提升,稳定并高比例供应N 型料的硅料厂家将收获超额收益,公司预计到2020年末将实现43%的N 型料供应能力,随着新产能的逐步爬坡,N 型料比例逐步提升,预计在2021 年达到80%。同时公司未来目标在新产能上,进一步技改提高纯度,向电子级多晶硅进军,复刻光伏硅料的国产替代之路。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假设:1)基于未来硅料供需紧张的判断,我们预计未来硅料价格上涨;2)假设公司处置资产顺利,考虑2020 年公司资产处置收益12 亿元,我们预计2020-22 年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28 亿/49.43 亿/60.36 亿元,同比增长75.6%/6.8%/22.1%,给予公司2021 年25 倍PE,对应目标价28.75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光伏政策超预期变化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