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公司公布2020 年中报,实现营收187.4 亿元,同比+16.2%,实现归母净利润10.1 亿元,同比-30.35%。其中Q2 单季度实现营收109 亿元,同比+9.6%,实现归母净利润6.66 亿元,同比-30.6%。公司业绩符合我们预期,下滑主要因疫情导致需求萎缩,硅料及电池价格同比均下降超过30%,使得2020H1 公司毛利率16.42%,同比下降5.6pct。
产品出货量大幅增长,生产指标持续优化。上半年公司硅料产能利用率116%,硅料销售4.5 万吨,同比+97%,其中单晶料占比91%,全部及新产能平均生产成本分别为3.95、3.65 万元/吨,同比下降约9%。上半年硅料价格大幅下降,公司平均毛利率仍达27.7%,仍保持较好的竞争力。上半年公司电池及组件销售7.75GW,同比+33.75%,实现收入58.4亿元,同比+0.22%。随着眉山一期项目投产,公司已实现所有电池尺寸全覆盖,产品结构优化及精细化管理带动电池非硅成本进一步下降。
下半年有望量价齐升,新产品加速推进。公司规划2020 年硅料及电池产销量分别为9 万吨和20GW,并新投建1GW 以上电站项目。受益供需显著改善,Pvinfolink8 月5 日单/多晶硅料报价分别为8.3/6 万元/吨,较6 月低点分别上涨41%/107%;G1/M6 单晶电池分别涨至0.88/0.9元/W,较7 月低点涨幅11%/14%。我们预计在国内外需求共振带动下,下半年产业链价格有望保持高景气,带动硅料电池量价齐升。2019 年底公司HJT 电池转换效率已突破24.6%,公司持续推进HJT、TOPCON、PERC+等新技术中试与转化,有望通过卡位新技术实现一体化逆袭。
预计20-22 年业绩分别为0.85/1.20/1.48 元/股,8 月7 日收盘价对应PE 分别为30.2X/21.3X/17.3X。公司硅料和电池成本领先,产能扩张巩固龙头优势,分别给予其2021 年光伏和农牧业务28 倍和23 倍PE 估值,对应合理价值32.89 元/股,继续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化风险,项目拓展不及预期,盈利不及预期等。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