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事件:中国巨石发布2020 年中报。2020 年上半年营收48.92 亿元,同比-3.4%;归母净利7.62 亿元,同比-27.7%。单二季度营业收入24.49 亿元,同比-4.5%;归母净利润4.53 亿元,同比-21.9%;扣非归母净利润3.62 亿元,同比-29.7%。
点评:
收入端:销量逆势高增,Q2 营收受海外疫情影响降幅扩大。
销量高增:上半年销量预计达91 万吨,同增13%,Q2 销量预计49.3 万吨,同增17.4%。销量提升主要系风电和基建领域需求高增,公司进一步逆势提升市占率。公司内销量同比增长近30%。电子布同比销售增长11%。
产能提升,桐乡总部智能制造基地年产 15 万吨无碱池窑拉丝生产线于 6 月9 日点火投产,7 月实现满产。成都公司年产 13 万吨无碱池窑拉丝生产线于7 月 23 日点火,年产 12 万吨产线力争第四季度点火。未来印度项目将视海外疫情择机开工建设。
Q2 价格环比略降:预计上半年吨价5375 元/吨,同减14%。其中Q2 吨价4970元/吨,同减19%,环减15%,主要是内外销结构问题,以及争夺市场份额等原因影响。
吨成本:预计上半年吨成本3667 元/吨,同减2%。其中,Q2 成本3367 元/吨,同减9%,环减16%。我们认为,公司内生成本改善较明显,主要由于新产线投产和老产线冷修技改带来的边际改善较多。
利润端, Q2 毛利率降幅收窄,净利率达到18.5%。
20H1 毛利率31.81%,同口径同比下降6pct;净利率15.6%,同比-5.2pct。
吨归母净利838 元/吨,同比下降468 元/吨。吨扣非归母净利760 元/吨,同比下降437 元。吨净利下滑较多核心是由于美国产线亏损较大,上半年亏损6951 万元,后期预期海外需求恢复会带来利润端的边际改善。
单二季度,毛利率32.22%,同比-7.5pct;净利率18.5%,同比-3.1pct。吨净利919 元/吨,同比下降403 元/吨。吨扣非归母净利734 元/吨,同比下降491元/吨。
从玻纤行业21 年的边际变化来看,经济刺激下,需求有望超预期增长,供给净增长较少,行业拐点将至,价格向上弹性大。需求端,我们预计明年在经济刺激下,玻纤行业需求有望超预期增长。供给端,全球玻纤产能净投放仍将保持低位数增长。考虑到未来几年冷修进入高峰期,供给净增长较少。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行业供需整体向上,下半年好于上半年,明年好于今年。
公司在国内市场、客户、产品、库存四个方面找空间、挖潜力、求突破,海外市场也不断开拓。预计Q3/Q4 玻纤价格有望走出底部区间,明年价格弹性大。
另外,公司成本还有进一步下降空间(新产线投产、整厂搬迁、未来进入冷修技改大周期)。明年有望实现量、价、利齐升。
投资建议:积极配置玻纤行业龙头。
短期看,1)国内需求持续强劲,海外需求边际转好;随着全球的重心由疫情防控转向经济建设,明年海内外需求都将明显复苏。2)供给端,今年逆势扩张的只有巨石和泰玻,明年的边际新增同比只有小个位数增长。3)成本端:
除美国产线之外,今年成本下降依旧能够按照预定节奏完成。随着智能制造二线及成都整厂搬迁推进,且预计明年美国线的亏损也将缩小,整体来看,明年成本将持续下降。4)整体看,今年下半年好于上半年,明年好于今年,量、价或都将有好的表现。
中期看,1)需求:风电、新能源汽车总量将持续增长,玻纤渗透率将持续提升。随着性价比优势的凸显,在建筑建材及工业领域也将拓展出新的应用场景。
2)供给和竞争格局:新进入者在资金、技术方面缺乏积累,且退出成本极高,虽未有产能退出,但行业新增冲动在减弱。随着两材玻纤资产的整合推进,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中高端领域基本被前5 家垄断。3)成本:巨石的成本竞争优势在过去这2 年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其实也仅是泰玻在追赶),但随着智能制造投产、下一轮冷修技改推进(埃及和桐乡),成本优势将进一步被拉大,龙头ROE 有望提升。
长期看,行业具有成长性。1)需求:行业需求暂未出现天花板,玻纤作为替代性材料仍将发挥其性价比的优势抢占市场。公司再造一个巨石的规划也正是契合此诉求。2)玻纤中高端领域的技术和成本(规模和技术共同驱动)沉淀,造就了非常强的先发优势,后来者很难追赶。
考虑到中报归母净利7.62 亿元,同比-27.7%,我们预计2020、2021 年归母净利润为18.8、25.9 亿元(调整前2020、2021 年归母净利润为20.3、25.4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 为25、18 倍。考虑公司长期成长性,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玻纤需求与宏观经济关联性较大,可能存在需求不及预期的情况;大企业新增产能较大,对市场的边际供需关系会产生较大影响;小企业玻纤新增产能投放超预期,对市场造成冲击;环保淘汰玻纤落后产能不及预期;中高端价格下滑超预期。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