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因素预示业绩拐点,股价压制因素消除。2018 行业、公司基本面调整叠加管理层减持等共振使股价表现低迷,2019 盈利、现金流与交易三大因素预示公司业绩拐点呈现:盈利能力回暖:在装备和服务盈利能力恢复的拉动下,2019 年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1.1pct 至25.7%,ROE 同比提升0.6pct 至10.8%现金流向好:政府端客户比重增加,2019 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大幅转正至3.2亿元。管理层减持完毕:原董监高减持期满,实控人质押率持续降低至16.8%。
环卫市场空间扩围,马太效应渐显。在传统环卫3000 亿规模基础上,新冠疫情带来的日常垃圾清理、环卫设施消杀等领域增量需求,以及垃圾分类以来中转、回收、督导服务等增量需求使市场进一步扩围,预计市场空间提升至3207亿元。而2019 年不到50%的环卫市场化比例仍有提升动力和空间。同时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近年不断凸显,各龙头的环卫服务近年的新签订单和收入增速均超过行业增速,同时受制于规模和资本能力,中小企业在环卫项目体量扩大的背景下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马太效应逐步显现。
环卫服务项目拓展提速。2019 年公司环卫服务收入高增,同比增长71%达17.9亿元。2019 年中标60 个环卫服务项目,合同总金额111.3 亿元领跑全行业。;2020H1 末在手年化订单超30 亿,订单充足增长无忧。2020H1 公司环卫服务收入占比超60%,随着环卫服务逐步成熟,服务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因此公司整体估值和盈利能力也均有望迎来提升。
环卫装备市场空间广阔,新能源装备300 亿空间待释放。2017 年我国城市与县城道路机械化率63.3%,若机械化清扫率达到发达国家80%的水平,预计2018-2022 年环卫装备市场空间为660 亿元。同时垃圾分类推进加速,有望带动超60 亿元的收运装备市场空间;另外新能源装备受益2020 年政策频出,若2025 年达成工信部要求的25%环卫新能源装备销售渗透率,则对应市场空间达290 亿,销量有望达成超40%的复合增速。
公司装备业务业绩回暖,新能源装备成亮点。2019 装备业务实现收入24 亿元,同比增长1.6%,装备毛利率30%回复正常水平。一方面受益于行业整体需求提升,同时公司内部主动增加政府端客户比重。同时受益于新能源装备政策拉动,公司2019 年新能源装备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66%至1.8 亿元。
积极延伸环卫全产业链条。公司通过装备、服务和智慧环卫平台协同,凭借“垃圾分类+环卫一体化”的龙马模式中标多地垃圾分类项目30 个,累计合同金额达2556 万元。同时公司在后端处理领域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已中标六枝特区垃圾焚烧项目并在渗滤液处理技术上有一定突破。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我们略上调公司2020-2022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至4.7、4.7 和6.1 亿元(前值为4.7、4.7 和5.9 亿元),EPS 为1.14、1.14 和1.47(前值为1.13、1.13 和1.39 亿元),对应PE 为25、25、19 倍。考虑到公司装备业务和服务协同,装备受益新能源催化而服务量利双增,结合行业估值水平、DCF 以及PB-ROE 估值给予公司2021 年目标价37.36 元,维持“强推”
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项目磨合期长影响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加剧。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