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公告2020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 亿元,同比下降56%,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下降70%,扣非归母净利润0.14 亿元,同比下降82%,符合预期。
疫情冲击,Q1 产销量大幅下滑:2 月开始受疫情冲击,从锂电新能源车往上传导,消费大幅下滑。根据高工锂电数据,一季度国内锂电池出货量同比环比分别下降47%、57%。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下降65%。二季度开始,尤其新能源汽车补贴细则落地后,预计消费逐步复苏,带动公司利润回升。
Q1 重要经营数据:1、研发费用同比增9%,研发费用/营业收入环比、同比分别提升1、5 个百分点。公司在向6 微米超薄锂电铜箔切换以及4.5 微米铜箔切换中都具有先发优势,持续追加研发投入;2、毛利率同比环比分别下降14、10 个百分点至22%:A、为保证设备产能利用率,加大了>6 微米超薄铜箔和PCB 用铜箔的产量,产品结构降级。B、固定资产折旧和电力成本是铜箔主要加工成本构成,Q1 产能利用率下降,单吨分摊固定资产折旧提升,导致加工成本提升。C、一季度铜价同比环比分别下跌6、5 个百分点。3、其他非流动资产增加0.2 亿,可见公司正在加速推进0.5 万吨新建项目。
短期疫情冲击逐步消退,看好公司长期发展前景:近日,公司公告计划斥资10.1 亿元新建年产1.5 万吨高性能铜箔项目。公司现金充沛但产能不能跟上下游消费量增长,产能瓶颈明显一直被质疑,也制约公司市值的提升。1.5 万吨项目提出,保障了未来三年的持续增长,也保证公司产品市占率(在产1.6万吨+ipo 募投项目0.5 万吨在建,预计今年底投产+新规划1.5 万吨),打开公司成长空间和市值上涨空间。
投资建议:公告表示按照年初既定目标采取多项措施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暂不调整盈利预测。不考虑新规划1.5 万吨项目,预计2020/2021/2022 年归母净利润4.16/6.2/6.41 亿元,对应PE 分别32/22/21 倍。假设1.5 万吨项目一期0.75 万吨在2021 年底投产,2022 年锂电铜箔产量增加0.75 万吨,对应2022 年净利润8.64 亿元,PE16 倍。公司凭借优秀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良率,未来将受益锂电铜箔行业薄化大趋势。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风险提示:新技术开发风险、锂电池行业政策波动风险、产品结构单一以及下游领域集中风险、新建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