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2019 年实现营收53.6 亿元,同比-10.4%;实现归母净利润4.6 亿元,同比-39.4%,在此前发布业绩快报范围之内,符合预期。其中,公司第四季度实现营收15.9 亿元,同比+4.3%;实现归母净利润1.2 亿元,同比-12.8%。2020 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为12.1 亿元,同比-3.0%;归母净利润为1.1 亿元,同比+0.1%,实现逆势增长,超市场预期。预计公司未来资本开支将放缓,伴随特斯拉等新客户放量,盈利提升空间较大。考虑新冠疫情影响,以及新项目贡献,调整公司2020/21 年EPS 预测至0.61/0.81 元(原预测为0.74/0.95 元),预测2022 年EPS为1.01 元,维持“买入”评级。
2020Q1 业绩超市场预期,盈利提升空间大。公司2019 年实现营收53.6 亿元,同比-10.4%;实现归母净利润4.6 亿元,同比-39.4%,在此前发布业绩快报范围之内,符合预期。其中,公司第四季度实现营收15.9 亿元,同比+4.3%;实现归母净利润1.2 亿元,同比-12.8%。2020 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为12.1 亿元,同比-3.0%;归母净利润为1.1 亿元,同比+0.1%,实现逆势增长,超市场预期。2019Q2 至2020Q1,公司毛利率从25.8%提升至27.3%,逐季改善明显;2020Q1 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率为8.9%,为2018Q4 至今最高水平,下游客户需求放量带来的盈利弹性开始体现。
研发配套能力蜕变,特斯拉带来显著增量。公司在整车NVH、底盘动态响应等方面已经具备总成系统设计、开发、验证、量产的全产品周期能力,开始蜕变为汽车零部件系统方案提供商。公司2016 年进入特斯拉供应链,配套铝合金底盘结构件。特斯拉上海工厂三期合计50 万辆产能,其中第一期15 万辆即将投产。凭借显著的产品竞争力,特斯拉销量持续高增长,尤其特斯拉Model 3。特斯拉中国工厂Model 3 车型量产,有望给公司带来显著的收入增量,公司有望借力特斯拉实现快速成长。
公司产品储备丰富,轻量化、智能化布局领先。公司轻量化底盘业务大幅提升单车配套价值量,钢铝混合的副车架系统单车配套金额可达3500 元,全铝的副车架系统可达4000 元以上,而传统业务减震件和内饰功能件单车配套价值量仅为1500 元左右。汽车电子业务方面,公司电子真空泵(EVP)对标海拉,持续进口替代;智能刹车系统(IBS)技术储备基本完成,紧跟全球龙头博世的中高端产品投放节奏,公司计划该项目将于2022 年投产。
风险因素:车市回暖不及预期;特斯拉销量不及预期;国内外新冠疫情反复。
投资建议:公司2020 年一季度业绩超预期,我们预计随着下游客户持续放量,公司业绩弹性将进一步体现。考虑新冠疫情影响,以及新项目贡献,调整公司2020/21 年EPS 预测至0.61/0.81 元(原为0.74/0.95 元),预测2022 年EPS为1.01 元。公司是国内汽车内饰、底盘系统行业龙头,业务布局前瞻,技术和产能储备丰厚;预计未来随着资本开支放缓,特斯拉等新客户放量,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回升,维持“买入”评级。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