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17 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2.2 亿元(+27%)、归母净利润6746 万元(+7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810 万元(+26%)。
业绩符合预期,血制品持续高增长。血制品业务:实现收入1.2 亿(+41%)和净利润5139 万元(+49%),如不考虑出售博雅药业获得的1897 万元投资收益,血制品业务的净利润约为3432 万元(+28%),保持快速增长趋势。血制品毛利率提升4.34pp 至63.78%,估计主要是受益于采浆量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估计随着采浆量增加和持续提价将推动毛利率继续上行。销售费率提升5.11pp 至10.66%,可能主要是公司加大血制品销售和推广力度。血制品存货2.8 亿,同比增长27%低于收入增速,结合2016 年报估计原材料占比超过50%,库存商品占比仅20%左右;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合计1.3 亿,同比增长仅2%;从存货和应收款来看,血制品仍然维持极高的销售景气状态。非血制品业务:天安药业实现收入4313 万元(+8%)和净利润1023 万元(+17%);新百药业实现收入5906 万元(+17%)和净利润1263 万元(+44%),预计实现收购时的业绩预测是大概率事件。
凝血因子VIII 获批在即,有望显着增厚业绩弹性。凝血因子VIII 属于临床急需产品,生产申报享有绿色通道,预计很可能在2017 上半年获批,从2018 年开始贡献业绩。从量来看,2016-2017 年预计采浆量分别为250 吨和350 吨,合计投浆量预计接近500 吨。由于血浆组分可以储存3 年,如储存血浆在2018年转化为收入,保守估计可投入生产的组分对应400 吨血浆量,参照行业平均水平和持续提价趋势,估计吨浆收入有望达到24 万,对应9600 万收入。血制品最大的成本是血浆原料,占比超过70%,凝血因子VIII 带来的新增成本很少,估计净利率不低于50%,2018 年有望贡献4800 万净利润,显着增厚业绩弹性。
外延并购步伐有望加快。公司自上市以来,并购了糖尿病药物平台天安药业和生化药平台新百药业、承接了西他沙星技术项目、与复旦大学合作共建他汀类药物实验室、并出资1.5 亿与高特佳共同设立医药产业并购基金重点投资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与控股股东成立并购基金收购丹霞生物。公司具有外延并购基因,未来外延并购步伐或进一步加快。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17-2019 年EPS 分别为1.46 元、2.18 元、2.86元,对应PE 分别为45 倍、30 倍、23 倍,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为80.30元。
风险提示:新产品开发或低于预期的风险、非血制品业务整合或不达预期的风险、新浆站投产进度或低于预期的风险。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