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保险股表现疲弱,可谓是跌跌不休。截至7日收盘,行业指数整体下跌22%,中国平安年内重挫27%,中国太保大跌22%。而消息面上,保费收入行业增速整体下滑,龙头股也遭遇大机构减持,保险板块的低迷状态还要持续多久?
保险连遭清仓式减持
截至7日收盘,五大上市险企总市值共计2.53万亿元,较去年底减少1万亿元,总市值已经缩水近三成。从个股表现来看,中国平安跌幅最大,年初至今累计下跌27.12%。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均是两位数跌幅,分别下跌22.13%、20.63%、13.13%、10.65%。
值得注意的是,知名投资人纷纷撤离保险股。近日,号称平安“铁杆粉丝”的李驰自曝清仓中国平安,李驰是深圳市同威投资管理公司的创始人,在中国平安低谷期的2008年,股价曾一度跌到个位数,但李驰都坚守平安。此次清仓被他称为“与老情人中国平安分手”,不过李驰表示,清仓并不代表看空中国平安。
今年6月,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收到持股5%以上股东卜蜂集团的通知,其H股遭其减持约1.83亿股,占总股本的1%。2012年底,卜蜂集团以每股29港元从汇丰控股购入中国平安9.76亿H股,跃升至第一大股东。此次减持后,卜蜂集团持股数12.5亿股,占比6.85%。
新华保险H股也在5月遭遇瑞士再保险的清仓减持,套现22.73亿港元。瑞士再保险表示,决定重新调整投资组合以及在新华保险的仓位,与自身一贯的股权投资及另类投资策略相一致。
股价不振,很多投资者坐不住了,在互动平台上频繁质问公司。对此,中国平安回应称,股价波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公司不作评论,将一如既往稳健经营、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尽管保险股走弱,但仍有机构看好。大华继显7日宣布上调内地保险板块评级至“增持”,其认为保费复苏将成今年下半年估值重估的催化剂,给予中国平安目标价102港元及“买入”评级。
险企保费增速下滑
保险股的走弱在相当程度上也反映了其业绩增速。从保险行业公布的5月经营情况来看,行业前5月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43万亿元,同比增长5.51%,去年同期这个数据为5.54%。
由此不难看出行业保费增速趋缓。拿5月单月举例,主要险种保费增速均呈现下滑。健康险5月原保险保费收入566亿元,同比下降0.7%,去年同期增长6.1%;意外险5月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7亿元,同比下降10%。财险前5月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904亿元,同比下降2.17%,去年同期则同比增长4.33%。
值得注意的是,万能险保费同比再度大幅下滑,前5个月万能险保费3324亿元,同比减少510亿元,下滑13.3%,在总保费中占比进一步萎缩。随着监管层加强了“保险姓保”的监管,作为兼具保障与投资属性的万能险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某头部险企的代理人告诉记者,今年开门红效果不显著,万能险产品的收益优势大不如前。本来重疾险是最大卖点,但是由于重疾新规出台,提前透支了很多订单,导致新单不足。随着行业的改革,多家险企都在优化代理人质量。一季度数据显示,五大上市险企的代理人规模已经比年初缩减了13万人。
互联网保险专家赵大伟认为,现在保险行业在进行更健康的业务结构调整,下半年保险业会逐渐恢复,保险股也是被低估的板块之一。
兴业证券研究员傅慧芳认为,短期不必过度悲观,重疾销量较弱不及预期,这也是短期内保险板块的核心矛盾。下半年重疾险的销量有望改善,同时储蓄型产品有望弥补重疾销量的不足,而从中长期来看,养老产业链为更长期的增长点。
(文章来源:读创)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