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碳中和”政策的不断推行,新能源狂潮席卷了整个资本市场,但凡与新能源汽车或发电相关的概念,都进入了高景气度的周期中,市场的核心逻辑在于当前新能源相关终端应用落地程度和渗透率不断提升,需求增速较快。
但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发电,核心痛点仍落在储能环节,也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设备,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甚至将直接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的阶段目标能否实现。数据显现,截至2020年底,国内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5.6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18.6%,同比增长9.8%。其中,电化学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虽然位列第二,但仅占全国累计规模的9.2%;
当前数据显示,排名第一的是抽水储能,2016-2019年抽水储能装机规模增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9年已经下降至0.9%。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抽水储能装机规模为30.29GW,增速持续放慢,由此可见,抽水储能的增速放缓,意味着电化学储能方式正在不断增长,2020年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为2494MW,过去五年年复合增速达74.7%,是正处于高景气度的行业。同时,根据我国未来能源结构的发展方向来看,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的痛点就在于电化学储能,尤其是电化学储能系统技术的发展。
虽然市场储能板块的景气度高涨,但相比上能电气近三个月上涨425.39%、金辰股份上涨417.38%、阳光电源上涨74.53%,派能科技(688063.SH)近三个月涨幅仅为41.53%,甚至没有跑赢行业54.89%的涨幅,作为国内储能行业头部的储能公司,为何没有受到市场的青睐?
基本面看派能科技
国内业务收入占比仅为15.54%
派能科技的主营业务分为两个方面——家用储能和通信备电。2020年,储能电池系统产品的占比93.3%,电芯占比6.52%,公司处于储能产业链的中游,且业务纯度非常高。而从产品的目标地区来看,公司当前以海外业务为主,占比超过84%;国内业务收入占比15.54%。
电化学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变流器(PCS)以及其他电器设备构成。电池组是储能系统最主要的构成部分;电池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电池的监测、评估、保护以及均衡等;能量管理系统负责数据采集、网络监控和能量调度等;储能变流器可以控制储能电池组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
公司所在的储能产业链,上游包括电池原材料及生产设备供应商等;中游主要为电池、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以及储能变流器供应商;下游主要为储能系统集成商、安装商以及终端用户等。产业链特点在于:储能材料成本占比很高,投资固定资产的比例较低,销售费用高,同时账期错配和资金占用导致产业链中公司的财务费用较高。派能科技整个生产制造周期中材料成本占75%左右,人工成本约占10%,制造费用占比在12%-15%之间。
从公司产品的应用场景来看,主营的储能系统,以家用储能为主,商业模式是以自主品牌和贴牌方式销售给集成商,是面对下游集成商,不直接对C端进行销售,海外系统集成商占比较高,2020年,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年度销售总额41.52%,主要是欧洲储能系统集成商Sonnen、英国光伏系统集成商Segen、意大利储能系统集成商ENERGY SRL等。
派能的储能电池系统产品,包括锂电池PACK和BMS电池管理系统能实现自主生产,变流器和EMS能量管理系统在开发中,所以需要与储能变流器等其他部件集成为完整储能系统后提供给终端用户。
派能或陷入发展困局?
直面竞争红海
根据派能科技产品的主要场景,储能设备的应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方面是发电端,可用于弥补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的问题,削峰填谷,以平均化电能供给;另一方面是用户侧,主要为安装光伏等新能源家庭或商业用户提供储能服务。
无论从以上哪两个应用端来看,随着国内的能源结构逐渐转变,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为何派能科技的业务“主战场”仍然选择在海外?这与公司当前主要业务方向有很大的关系,派能是做家用储能出身的,这点可以从与国外的集成商品牌的合作情况推断出,且公司的前五大客户占比超过40%。
派能科技国内业务大发展困境在于,对于公司非常熟悉的家用储能业务市场在国内的发展天花板较低。原因在于我国的居民电价较低,欧美等国家电价普遍在1.5元-2元/度,而国内电价大约在0.7-0.8元/度,差距巨大;而且国内的住宅多是高层小区,家用光伏和储能的发展难度较大,而欧美国家电价较高,家庭安装“太阳能+储能”在生活成本上更有主观意愿和可行性,但是欧美家庭储能市场竞争激烈,美国以特斯拉和LG为领头羊,欧洲群雄割据,也正是派能当前主攻市场,但增量难寻。
而当前国内主要储能应用市场主要方向还有发电端和动力电池端,但是以当前派能科技的业务状况,公司并不太容易抓住未来国内电站侧储能的爆发机会;而动力电池,国内已有很多企业逐渐崛起,以宁德时代为龙头,公司以动力锂、钠离子电池业务快速切入储能电池领域。2019年,宁德的市场份额在一年之内大幅提升并超越了派能科技,2020年更是将派能远远甩在身后,可见从动力锂电池切换到储能锂电池之间的技术壁垒并不高。
在CNESA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0》中,列出国内排名前十的储能技术提供商:宁德时代、海基新能源、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猛狮科技、南都电源、中天科技、力神、圣阳电源、比克。
接下来,国内的储能设备市场将以发电端和动力储能主要发展方向,锂电池上游已经有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巨头三分天下,中游由百川持有的海基新能源正在迅速崛起,而海基正是对标派能科技;下游又出现主营变流器的阳光电源等巨头加入储能市场的竞争,派能科技在当前境遇下的行业竞争力还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可以感觉到公司正处于十字路口。
(文章来源:英才杂志)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