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投资有风险,请谨慎操作!本站广告均来自于外部链接,并非本站内容!
大额赎回频现 机构:剧情不会重演!
发布时间: 2023-09-18 12:10
4

  近期,“债牛”行情“熄火”,债基又一次遭遇赎回冲击,半个月内,13只基金接连公告出现大额赎回,银行理财也出现预防性赎回。这引发了市场对赎回压力进一步传导至负债端并强化为负反馈的担忧。

  对此,多家机构人士表示,此轮赎回潮与2022年11月的走势大相径庭,不具备引发负反馈潮的基础条件。此外,随着银行间流动性边际宽松,此轮赎回潮已在本周得到了明显缓解,央行年内二次降准也将进一步提振债市市场情绪。

  债基频现大额赎回

  9月14日,三只债基接连发布提高基金份额净值精度的公告。中银基金公告表示,中银中债1-3年期国开行债券指数基金B类份额2023年9月13日发生大额赎回,为确保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额净值的小数点保留精度受到重大影响,中银基金经与基金托管人协商一致,决定自9月13日起提高基金B类份额净值精度至小数点后十一位,小数点后第十二位四舍五入。该基金将自上述事项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不再产生重大影响时,恢复基金合同约定的净值精度,届时不再另行公告。

  此外,红塔红土瑞鑫纯债基金C类份额、鹏扬利沣短债债券基金D类份额均因大额赎回提高净值精度。

  据不完全统计,9月以来,已有13只债券基金或偏债混合基金发布提升净值精度公告,均是因发生大额赎回导致。

  近期一连串赎回动作的背后,是债牛行情突然“熄火”。伴随着印花税下降、认房不认贷等政策组合拳密集落地,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断上行,过去一个月,债券型基金频频出现负收益。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近一个月以来,3245只债券型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中,有2504只收益告负,占比超过七成。

  此次遭遇大额赎回的债基,大部分由机构投资者占据主要份额,或是此前就遭遇了机构投资者流失,现已沦为迷你基金,仅剩少数个人投资者持有。

  对于机构客户大额赎回的原因,平安基金表示,通常情况下是基于自身流动性要求和投资决策考虑,或是基于后续对市场的判断考虑,在市场面临调整的情况下进行赎回。

  “一方面是由于银行理财类机构基于去年12月赎回负反馈的经验,预防性地赎回债基;另一方面或是部分机构认为松地产、宽财政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基本面因素或导致债市回调,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降低债市敞口。”国寿安保基金基金经理吴闻表示。

  归根结底,此轮债市调整主要受到政策端陆续出台对于经济基本面的刺激政策影响,经济基本面预期好转。兴华基金基金经理吕智卓表示,8月末认房不认贷、首付比例下调等房地产优化政策不断出台,市场对房地产行业景气度回升以及三季度经济增速企稳反弹预期升温,风险偏好上移压制了避险情绪,叠加此前积累了大量浮盈的交易盘集中止盈导致了债市利率的调整。

  “区别于2022年底”

  上一轮债基负反馈潮发生在2022年11月,债市震荡,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一度上演了罕见“八连跌”,受恐慌情绪影响,部分投资者选择主动调仓,引发较大调整。

  因此,8月下旬至今的债市调整,又一次引发了投资者对于2022年底赎回负反馈会否重演的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在A股市场震荡、权益基金发行遇冷的背景下,债基发行持续火热,出了多只爆款基金。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发行774只公募基金,发行总规模6837.37亿元,其中,211只债券型基金的合计发行规模达到4466.41亿元,占比65.32%。共有26只债券型基金发行规模超过30亿元,包括5只发行规模达到80亿元的“爆款”基金。

  大量资金涌入债券基金,若债市出现深度调整,是否会引发赎回和负反馈潮?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宏观环境和机构行为角度看,本轮赎回都与上一轮走势存在很大区别。平安基金表示,此轮赎回现象与上次不同的地方在于,本次集体赎回是由理财提前做了流动性的预期管理引发的,而非类似去年年末的居民端主导的理财赎回情况。在大家对于后续债市预期好转的情况下,赎回现象也明显好转。

  “据了解,部分理财机构的确提前卖债或赎回债基应对潜在赎回,但实际赎回量并不大,又重新开始增配债券。”吴闻表示。

  赎回压力已明显缓解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轮赎回压力进一步传导至负债端并强化为负反馈的可能性较低,难以引发更大的赎回潮。平安基金表示,事实上,随着银行间流动性的边际宽松,这一轮的赎回已经在9月11日开始得到了明显缓解。

  吴闻认为,首先,从当下对债市预期方面来看,在经济复苏的进程下,利率不具备持续回升的基础,并且,为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后续央行或将进一步降息,债市将保持平稳运行,长端利率预计已经调整到震荡区间偏上限位置。

  某公募基金副总监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市场较为担心负反馈问题,但随着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投放力度加大以及央行降准动作,这个问题大概率不会出现。”

  实际上,在2022年11月的赎回潮之后,市场学习效应明显,为避免债基出现流动性风险,机构更加重视事先风险管理,在投资端、渠道端等层面均作出提前应对。

  平安基金表示,投资端方面,此次在避免债基出现流动性风险上做了超前风险管理,在前期预判到债市有上行风险的情况下,已经提前降低仓位,并且将持仓置换成流动性较好的资产。同时,渠道端与客户沟通也较为顺畅,及时安抚客户情绪。因此,在本轮赎回潮中,产品回撤控制相对较好。

  在产品结构上,机构也普遍有所优化。吴闻认为,经历去年赎回负反馈后,理财机构在产品设计层面更重视降低波动性,更多采取短久期的投资策略。兴华基金基金经理吕智卓认为,在基金组合管理的过程中,一是在收益率处在绝对低分位的背景下,基金经理应适当缩短组合久期;二是避免配置一些高波动的证券品种。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

明日大盘网——股市最新消息,金融资讯栏目,提供最权威的明日大盘行情查询分析,最新股市在线行情,今日大盘在线行情,个股分析,股票经验等全方位的资讯服务。
总篇数
141476
点击量
78313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