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投资有风险,请谨慎操作!本站广告均来自于外部链接,并非本站内容!
摩根大通证券(中国)董事长朴学谦:全资控股证券公司让在华展业迈进快车道
发布时间: 2021-10-23 01:03
4


  2021年是摩根大通在华展业100周年,这一年摩根大通也在中国经历了诸多重要时刻:作为2021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的旗舰活动之一,摩根大通近日举办了首届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年会上海论坛;此前不久,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经证监会核准后成为中国首家外资独资证券公司。

  近日,上海证券报专访了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朴学谦。他表示,全资控股证券公司是摩根大通集团加码中国市场的重要节点之一,“我们一直以来扮演着联通中外资本市场‘桥梁’的角色,这对我们来说是挑战也是最大的机遇”。

  在华业务迈进“快车道”

  2021年8月6日,摩根大通宣布,中国证监会已对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控股股东——摩根大通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受让5家内资股东所持股权,成为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唯一股东的事项准予备案。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将成为中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的证券公司。

  谈及全资控股后在华业务的开展时,朴学谦直言,“全资的支持不仅是具体业务上,更重要的是在信心的提振上。总体来讲,我感觉到这个100%(全资控股)对于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来讲,是在前进的道路上一下迈进了快车道。”

  他表示,首先全资控股带来了更多的资源投入。“在完成100%控股的同时,摩根大通已经完成了对证券公司的第一次增资。并且增资规模比原来的注册资本还要大。”朴学谦说道,“这体现的是摩根大通对我们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信心,也确确实实地给公司进一步布局提供了坚实基础。”

  其次,摩根大通能够把海外先进的经验、技术、产品和服务,在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和监管要求的情况下,进一步共享给全资控股的证券公司。目前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正在逐步引入更多客户,希望在客户、运营、合规等多个领域与其全球标准对接。

  朴学谦介绍,截至目前,摩根大通证券(中国)获批4块主要业务牌照,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业务牌照。投行部门已经完成了多个投行产品的“第一单”,例如作为联合主承销商完成药明康德的A+H非公开定向增发,作为分销商完成邮储银行境内债券发行。研究部门从2019年获得经营许可证以来,团队人员扩充了6倍,行业覆盖包括科技硬件、互联网、消费品、金融、工业、大宗商品和汽车等一系列战略领域。

  此外,摩根大通证券(中国)还是业内首家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规定推出“互联互通”产品的外资券商。截至八月底,公司在该机制下已推出了106只港股的覆盖,并发布了300余份相关报告。

  摩根大通集团也在国内审慎研究和评估私人银行业务,希望能够为中国地区客户提供全面综合的理财服务。“另外,我们要不断加深对于本土市场和客户的了解,要探索怎样才能持续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本地化产品与服务,并在中国及全球的不同业务线之间实现无缝协作,来更好地满足海内外客户的需求。”朴学谦补充道。

  集团优势是中国业务的坚实基础

  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如何发挥国际优势,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发挥国际优势,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恒久的挑战。但这也是摩根大通进入中国市场的意义所在。”朴学谦这样回答。

  在他看来,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集团实力。“摩根大通集团拥有广泛的产品线,提供最广泛的服务,从企业银行到投资银行。这个优势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客户来说,都是极大的利好。”朴学谦表示。

  摩根大通集团的全球网络和规模可以打造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境内和境外服务。

  “比方说,通过我们本土法人主体之间以及与摩根大通全球网络的联动,我们的本土客户不仅可以在摩根大通获得投资银行服务,还可以通过在岸或者离岸的股票或者债券市场募集资金,或者由摩根大通自身提供融资方面的支持,实施国际并购,或者是寻求海外投资机会。”朴学谦举例道,“我们的其他服务还包括场外以及衍生品的对冲业务,以及证券资产的托管业务等,非常多元化,这也是摩根大通全球网络和资源的优势所在。”

  摩根大通集团的优势还体现在科技实力上:摩根大通在科技创新的投入每年超过120亿美元,人力投入上,摩根大通全球员工约25万人,科技部门的员工有近5万人,其中3.1万人在技术开发岗位。值得一提的是,摩根大通还在全球部署了超过1500个线上机器人。

  在摩根大通看来,金融行业的发展是向着科技化方向在迈进,因此科技是摩根大通的重要业务支柱。“我们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保持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投资创新型解决方案。作为摩根大通全资公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也享受到120亿美元投入所开发出来新产品的益处。”朴学谦这样说,“在商言商,不断提升技术,完善基础金融产品,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正处在重要节点

  作为最早一批在华展业的外资金融机构之一,摩根大通同时也是数十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受益者和见证者。

  “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是源自于中国经济发展内生的需求,所以我们坚定不移地对未来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化开放充满信心。”朴学谦表示。

  在他看来,从沪深港通到沪伦通,再到取消QFII上限,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等一系列措施,都显现出规则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对资本市场逐步建立起更深刻的认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市场会越来越有效率”。朴学谦补充道,未来市场的改革开放一定是更加全面的,是包含证券、银行、期货、汇率等多个方面在内的金融市场体系对外开放。

  他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未来在理念、制度安排等方面外资机构会面临一些新课题、新挑战。“比如说目前监管规则中关于外资证券公司的配套制度还有待补充。我们希望与监管机构一起,在外资券商管理模式、融资、境内外业务协同、利用母公司的信息技术系统和风控资源等方面进行探讨,促进配套制度完善。”朴学谦举例道。

  朴学谦强调,“我们的目标是在符合摩根大通全球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将更多最具有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的产品和服务带到中国来。”落实到公司战略上,目前,摩根大通已经完成了期货公司、证券公司的独资,并有意将基金子公司上投摩根基金的持股比提升至100%。若进展顺利,摩根大通有望成为第一家全资持有中国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的外资金融机构。

  “我们集团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曾经对我们提出了要求——摩根大通的目标是终有一天能够在中国取得完备的金融牌照,在中国实现业务的全面发展。”朴学谦这样说道,“无论客户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组合,都可以在摩根大通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是我们的长期愿景,而要实现这个愿景,就离不开持续搭建多业务、多牌照、多团队的合作平台。”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

明日大盘网——股市最新消息,金融资讯栏目,提供最权威的明日大盘行情查询分析,最新股市在线行情,今日大盘在线行情,个股分析,股票经验等全方位的资讯服务。
总篇数
113602
点击量
62793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