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旺盛拉动锂矿价格暴涨突破50万元关口,但高昂的价格可能反过来抑制需求。
锂电产业链已经传出减产消息,中下游对涨价表现出抵制情绪,并呼吁维护生态链均衡,加快国内锂资源勘探开发。
部分厂商现减产传闻
近日有市场传闻称,宁德时代及部分磷酸铁锂厂商下调3月排产计划。宁德时代方面回应证券时报·e记者称,此消息不属实。
宁德时代具备较强的保供能力,但减产传闻透露出行业整体的成本压力。“我对现在的价格已经没有分析能力了,各个环节囤货的情况下,正极材料厂商确实很难过,有可能造成减产。”一位正极材料厂商负责人在今日一场行业会议上坦言。
过高的价格可能抑制需求,产业链上已经出现抵制情绪。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综合行业观察情况,部分厂商下调排产计划的可能性比较大,“据我所知,以龙头企业为代表的这些电池和材料厂商已经在谋求集体抵制了,超过50万元/吨的碳酸锂都不买。”
据鑫椤锂电数据,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3月2日突破50万元/吨,相比年初上涨约67%。从1月的30万元/吨涨至40万元/吨用了一个月时间,而从40万元/吨涨至50万元/吨仅用了20天左右。
供需错配是导致锂资源涨价的核心原因,锂矿厂在经历了上一轮周期低谷后产能有限,而新能源汽车带动锂电池需求在近两年爆发。全球锂矿产能八成分布在海外,尤其澳洲、南美等地区,扩产周期平均在3-5年。
就今年而言,据五矿证券测算,全球锂资源需求有望达到75万吨LCE,新增供给约18万吨LCE,理论上可以刚好满足全球终端的新增需求。
不过,产业链上的真实需求大于测算所得的装机需求。五矿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孙景文表示,产业链存在备货效应,尤其今年是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的扩产大年,生产厂家需要准备铺底库存,考虑到价格走势也会尽可能多备货。此外,产业链存在结构性差异,部分企业具有较强的保供能力,也有企业会出现紧缺困难。
有业内观点认为,当前畸高的锂价存在炒作因素。“碳酸锂实际上是紧而不缺,价格高涨是人为抢购引起的,其中有部分厂商提前备货,也存在经销商囤积居奇。”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
高涨锂价不可持续
涨价的成本需要材料厂、电池厂、整车厂以及消费者一同承担。鑫椤锂电分析师表示,锂电厂商的竞争已经变成链条之间的竞争,当前锂价将会加速行业洗牌,三四梯队电池厂拿货信心受到挤压,低端产能无法生存,而具备资源端布局或长协价优势的厂家仍能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
据年初电动车涨价现象来看,原材料价格传导已经触达终端,进而将影响今年不同车型的市场结构。鑫椤锂电分析师认为,涨价将对讲求性价比的A00级市场产生致命打击,由于三电成本占比较高,最终可能导致停产。
行业已有此方面案例,近期长城汽车欧拉品牌爆出停产风波,公司回应称只是暂时停止接单,原因是芯片短缺、零配件供应无法保证生产等诸多原因。公告还透露黑猫车型单台亏损超万元,这款车销售均价不过10万元。紧接着,欧拉又宣布好猫GT版车型涨价1.2万元,调整后售价为14.7万元起。
相比纯电动车,单车带电量更低的混动车型成本更低,业内认为这一市场可能在2022年迎来爆发。据乘联会数据,2021年混动车型销量达54.5万辆,同比增速高达171.1%,在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中占比达20%。若混动市场获得高增长,将会反过来压低对动力电池装机量及相关材料的需求。
长远来看,锂价高涨不可持续,业内呼吁资源端维持生态链利益均衡,并加快矿产多元化供应。
目前中国锂资源储量在全球排名第六,但品位相对较低且资源分散。孙景文表示,青海发展为世界级盐湖产区的定位已经非常明确,察尔汗盐湖等产能将进入快速上升通道;西藏受制于环境限制更多是样本工程,仅能扮演供应补充的角色;江西宜春、四川阿坝等地的资源需要在兼顾环保下开发。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在今年两会提案中表示,当前锂资源供需形势严峻,行业发展面临挑战。应加快国内锂资源勘探开发,保障供应链安全,同时应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提升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水平。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也在近期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将适度加快国内锂、镍等资源的开发力度,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