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投资有风险,请谨慎操作!本站广告均来自于外部链接,并非本站内容!
工程样车或将亮相 小米造车胜算几何?
发布时间: 2022-07-19 06:10
4


  小米造车,消息不断。

  7月15日,据新浪科技报道,小米造车即将迎来一个重大节点——在今年8月的一场公开活动上,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将会带着小米的工程样车亮相,随后便开启一系列测试。

  而就在此前,一辆贴有“小米自动驾驶测试”字样的汽车在路上行驶时被网友拍下,上传网络后引发关注。照片显示,该车顶配有激光雷达。而这是小米宣布造车以来,首次在网络上出现自动驾驶相关图片。

  不过,《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随后小米官方对此进行了辟谣,称这只是公司在测试自动驾驶技术,“不是我们(小米)的车”。一般来说,在整车产品还未推出时,车企往往会利用其他品牌车型进行相关技术验证或数据采集。

  进展如何?

  公众更关注的是,小米造车进展到哪一步了?在今年3月小米公布全年业绩时,小米在财报中曾称目前造车进展超预期。同时,小米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1000人,未来将继续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拓展研发。

  4月,小米汽车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新城的造车基地开工建设。按计划,工厂一期将于2023年6月竣工;二期项目则将于2024年3月开工,2025年3月竣工。一期、二期工厂的年产量均为15万辆。

  从2021年3月正式宣布造车至今,小米进入汽车行业才15个月的时间。通常,一款全新的车型要经历架构阶段、产品战略阶段、概念阶段、开发阶段、产品及生产成熟阶段,然后才是SOP(标准操作程序),开始量产。

  “如果按照传统汽车行业的研发流程,15个月的时间最多也就完成了整车开发,下一个阶段才是模拟样车试装和工程车测试。”一位汽车行业人士表示,小米能够在2024年能出车,就已经算很快了。

  在建工厂之外,造车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人才储备。在5月的小米发布会上,小米集团总裁王翔曾表示,目前小米公司涉及造车工作已经有了1200多名员工,将在2024年交出答卷。

  1月,小米集团曾发内部邮件,任命于立国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兼小米汽车北京总部政委,负责统筹小米汽车综合管理工作、专项业务推进以及小米汽车北京总部组织和人才建设。而于立国曾主管北汽新能源战略规划、固定投资、合资合作,细节涉及中长期产品规划、用户体验设计、数字化应用等。在他的主导下,北汽集团成立了极狐汽车这一高端品牌。

  这也被外界解读为,小米希望能快速吸收原来汽车行业的成熟经验,为己所用。

  小米的员工及合作伙伴还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雷军对小米汽车倾注了很大的精力,“只要他在小米科技园办公,几乎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待在小米汽车单独所处的办公楼里。”

  不过,上述说法遭到了小米方面的否认。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发微博称,“关于那个传闻,我想说的就一句:这个小米相关人士一定不靠谱,还是请大家不要道听途说。”

  胜算多大?

  跨界造车并非易事。去年底,蔚来CEO李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造车需要储备的资金门槛,几年前我说是200亿元,现在没有400亿元可能干不了。”此外,在业界看来,对于跨界玩家而言,除了足够的资金外,生产资质、研发能力、产品量产及后续交付和服务等方面,同样面临诸多考验。

  同样跨界造车,与华为联合赛力斯等、百度联手吉利等不同,小米汽车目前并未选择与成熟的车企进行合作或者代工,而是选择自建工厂。这或许也意味着,小米造车摸索的时间会更长。

  如前述所言,工程样车如果造出来了,这就标志着整车开发阶段已经接近尾声。这个时候可以进入到测试和验证阶段,后面还要做工艺样车、预试生产样车、试生产样车,为规模量产做准备。而进入量产阶段后,小米汽车将面对愈发激烈的竞争市场。

  当前除了“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以外,合众汽车、零跑汽车也有着稳定的销量。加上华为、小米入局新能源汽车圈,再加上传统车企大举切入新能源车市场,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以产品为例,雷军此前曾表示,首款车型售价区间可能在10万~30万元,可能是SUV或轿车。而据乘联会数据,8万~25万元价位区间车型占据我国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70%以上的销量,由此可以预想小米汽车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目前以“蔚小理”为首的造车新势力阵营的年销量已经接近十万辆,但小米汽车的首款量产车型还没面世。而从2022年上半年交付数据来看,造车新势力中交付量最高的是小鹏汽车,其次是哪吒汽车、理想汽车、零跑汽车,曾经作为造车新势力交付量头名常客的蔚来,现在却掉出前三。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中心研究员钱文颖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相比传统燃油车为主的汽车市场,更加开放多元,绝不是一家独大的局面。在当前消费者追求个性化体验和表达的趋势下,不同定位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都会收获到自己的用户群体。一个产品不是说参数越高越好,而综合来看是否满足消费者需求。只要是能够洞察消费者需求,获得消费者信任的都是好产品。这些产品可能在不同的价格区间,聚焦不同的特点,横向对比没有可比性。

  谈及对小米造车的看法,艾媒咨询CEO张毅告诉记者,“我对小米充满信心,主要也是因为小米本身,它有非常好的实业沉淀,也就是说它在智能手机方面的积累,在用户口碑和品牌上的积累也很重要。尽管小米造车相对较晚,但是它后劲很强。另外,尽管还没看到小米的样车,但是相信小米做手机和产业链投资布局的经历,对小米做好车赢得用户,还是比较看好。”

  “现在来谈为时过早。但从小米的资源和能力来看,有能从智能硬件领域往智能汽车领域延伸成功的可能性。至于小米汽车未来究竟发展前景如何,产品力会说明一切,还是要等产品出来再看。”钱文颖对记者表示。

  毕竟,造车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持续投入、长期摸索经验积累的行业,无论对于谁来说都不容易。即便小米拥有较好的品牌、粉丝基础和较强供应产业链,即便小米雷军造车作为自己最后一次创业,全力投入。

  中信证券分析称,造车新势力于2022年集体进入新产品周期,产品成熟度相较于初代产品有明显提升,市场有望逐渐认识到造车新势力企业在技术积累、本土需求理解和响应方面的长期优势。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

明日大盘网——股市最新消息,金融资讯栏目,提供最权威的明日大盘行情查询分析,最新股市在线行情,今日大盘在线行情,个股分析,股票经验等全方位的资讯服务。
总篇数
113586
点击量
62783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