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22 年1 月25 日公司发布2021 年业绩预告,预计2021 年归母净利润区间为55-60 亿元,同比增长48%-61%;扣非归母净利润区间为50-55 亿元,同比增长42%-56%,符合市场预期。
投资要点
业绩增速符合市场预期,关注Q1 稳增长板块机会公司充分于受益混改带来的盈利能力改善,业绩稳健增长,2021 年业绩预告符合市场和我们的预期。2021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增长”,从各地已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各地发改委公布的2022 年工作计划来看,积极推进项目开工建设,确保一季度投资实现“开门红”已成为重点任务。据中国证券报不完全统计,2022 年1 月4 日至6 日,已公布的重大项目总投资额已超3 万亿元。2022 年上半年是专项债资金形成实物工作量阶段,2021 年Q1 基建投资较2019 年Q1 仅增长6%,关注2022 年Q1 基建增速超预期可能;此外部分地区房地产出现放松,关注稳增长背景下工程机械行业机会。
整体上市稳步推进,“新徐工”值得期待
2021 年4 月6 日,公司发布公告,拟通过向股东徐工有限发行股份等方式实施吸收合并,徐工有限主营集团工程机械业务,合并后相关资产有望实现整体上市。根据徐工有限债券募集书,2020 年主要未上市子公司收入如下:
徐工挖机(挖掘机,国内销量份额前二)231 亿元、徐工建机(塔机国内,销量份额前二)62 亿元、徐工施维英(混凝土机械,国内销量份额前三)61 亿元、徐工矿机(矿业机械,全球销量份额前五)28 亿元,合计收入达382 亿元;2020 年徐工有限主营业务收入961 亿元,其中徐工机械收入740 亿元。
我们预计整体上市后‘新徐工’收入规模超千亿元,有望跃居行业第一。
业绩弹性最大的工程机械龙头,盈利能力提升逻辑持续兑现2021 年前三季度,徐工机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的毛利率分别为15.8%/27.3%/24.4%,销售净利率分别为6.7%/14.7%/10.7%,公司销售净利率存在翻倍以上提升空间。2020 年9 月混改后,公司考核机制由市场份额转向利润,董事会中9 位外部董事占5 席,高管薪酬利润考核占60%,混改员工新增持股8.7 亿元(其中董事长、总裁及总经理增持股份2.88 亿元),国家制造业基金9.6 亿元大手笔参与混改。公司2021 年前三季度与Q3 单季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89.4%/+116.5%,大幅高于行业;2021 年Q3 单季销售净利率5.0%,同比+2.7pct。混改后,公司盈利能力提升逻辑持续兑现,释放业绩弹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58/79/89 亿元预测,当前市值对应PE 分别为8/6/5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周期波动;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风险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