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公司公告2021 年报:2021 年实现营收168.3 亿元,同比增长7.0%;归母净利1.3 亿元,同比增长148.9%,扣非归母净利1.0 亿元,同比增长153.6%,位于业绩预告中枢。其中2021Q4 营收43.3 亿元,同比下降8.7%,归母净利-0.4 亿元,同比下降198.4%,扣非归母净利-0.4 亿元,同比下降142.6%。
分析判断:
业绩同比扭亏为盈 静待压制因素缓解
公司2021 年实现营收168.3 亿元,同比+7.0%,其中格拉默2021 年营收146.5 亿元,同比+7.8%,继峰本部收入21.8 亿元,同比+1.7%。单季度看,2021Q4 营收43.3 亿元,同比-8.7%,环比+14.4%,环比改善主要受益于缺芯逐步缓解。在原材料涨价、运费上涨导致成本增加及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下,公司仍实现同比扭亏为盈,2021 年实现归母净利1.3 亿元,对比去年同期的-2.6 亿元,其中格拉默实现净利润0.1 亿元,对比去年同期的-5.1 亿元。虽然单季度看,2021Q4 持续亏损,整体仍承压,但随着整合的稳步推进,缺芯及原材料涨价逐步缓解,预计2022 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毛利率短期承压 研发投入加大
公司2021 年毛利率为14.1%,同比+0.6pct,若剔除因会计准则调整计入营业成本的运费0.3 亿元后的毛利率为14.3%,同比+0.8pct,其中2021Q4 毛利率为11.6%,同比-5.2pct,环比-0.8pct,同环比明显承压主因原材料(钢材、塑料粒子、化工原料等,直接材料占成本比重约为70%)涨价的影响叠加缺芯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费用方面,2021 年销售费用率(调整)、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9%、8.0%、1.9%、1.1%,环比-0.5pct、-0.1pct、+0.3pct、-1.1pct,其中公司持续保持研发投入,前瞻判断产品技术的未来趋势,以开拓乘用车座椅业务和保持在乘用车头枕、座椅扶手、中控系统等的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
乘用车座椅从0 到1 国产替代突破
公司于2021 年10 月获得某造车新势力品牌主机厂的乘用车座椅项目定点,是从0 到1 的突破,预计单车价值将由之前的300-400 元(头枕+扶手,Tier 2)提升至5,000 元(座椅总成,Tier 1)。乘用车座椅由于技术壁垒高,长期被安道拓、李尔等外资供应商垄断,公司是全球座椅头枕细分龙头,我们测算全球市占率25%以上,体现较强的成本管控能力,预计未来有望凭借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在乘用车座椅领域加速抢份额,打开成长空间。
全面协同 剑指全球智能座舱龙头
继峰集团2018 年收购德国格拉默,2019 年完成交割并于2019Q4 开始并表,2020 年开启全面整合,包括格拉默组织架构的调整、多举并措降本增效、生产基地布局整合等,经营提升凸显。同时格拉默和继峰联合开拓市场,产品相互赋能,客户相互导入,共同提升市占率。面对汽车行业电动智能百年大变革,公司积极拥抱,横向拓展乘用车座椅、音响头枕、移动中控系统和扶手、3D Glass 玻璃技术等智能化新品,纵向布局智能家居式重卡座舱、电动出风口等,并突破特斯拉、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长期来看“大继峰”有望充分发挥格拉默百年积淀的座椅等技术优势和继峰的民企灵活机制冲击智能座舱万亿元市场,剑指全球龙头。
投资建议
整合成效渐显,新产品和新客户加速拓展,“大继峰”(继峰+格拉默)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智能座舱龙头。调整盈利预测:维持2022-23 年收入195.2/235.1 亿元不变,考虑到原材料涨价的影响,归母净利由5.3/8.4 亿元下调为5.2/8.2亿元,EPS 由0.49/0.76 元下调为0.47/0.73 元,预计2024年收入和归母净利分别为268.9 亿元和10.8 亿元,EPS 为0.96 元,对应2022 年1 月27 日收盘价9.59 元的PE21/13/1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整合进展不及预期;客户拓展情况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提升等。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