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偏光片开拓者,聚焦中小尺寸市场:公司成立于2007 年4 月,在偏光片行业发展十余年,作为国内偏光片行业发展的开拓者,凭借突出研发能力及优秀的综合运营能力,已成为了国内主要液晶面板和主要液晶显示模组生产企业的合格供应商。公司主要产品包括TFT 系列和黑白系列偏光片两类,是我国少数具备TFT-LCD 用偏光片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公司实施差异化经营定位,聚焦中小尺寸市场,是华为,小米,oppo,vivo,亚马逊,联想等全球著名终端品牌显示屏材料供应商。
2021 年公司业绩高增,行业景气度提升:公司2021 年实现营收23.04 亿元,同比增长20.94%;实现归母净利润3.38 亿元,同比增长188.9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05 亿元,同比增长218.85%。公司业绩实现高增,一方面受益于偏光片行业2021 年景气度提升,国内替代空间大。据omdia 统计,2021 年国内偏光片需求量为3.6 亿平方米,但国内供应量仅2.65 亿平方米,偏光片供需存在约25%的差异,市场需求相对旺盛。另一方面,公司产能饱和,规模效应显现。合肥三利谱、光明总部及福建莆田等产线均处于饱和状态,IPO 募投项目龙岗工厂于2021 年下半年开始量产爬坡,实现0.61 亿元销售收入。公司2021 年偏光片产销量分别为2507/2251 万平方米,分别同比+31%/21%。
重视研发投入,开拓车载、柔性AMOLED 市场:公司持续推进盲孔屏用低收缩打孔偏光片、车载碘系偏光片、车载染料系偏光片、柔性AMOLED用偏光片、超高透过率LCD偏光片、组合厚度150um的LCD 偏光片等多个项目的研发工作。盲孔屏用低收缩打孔偏光片全面量产;超高耐久的车载染料系偏光片在多家客户实现量产;车载碘系偏光片已稳定在95℃×500H,仍在持续提升;115 微米柔性AMOLED 用偏光片部分客户测试通过,同类产品在穿戴应用上2021 年已大批量产。超高透过率LCD 偏光片、组合厚度150um的LCD 偏光片也在持续开发中。未来车载、OLED 相关产品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量。
未来产能持续释放,提升业绩弹性:目前公司仍有在建项目合肥偏光片生产基地二期工程及莆田偏光片生产线。合肥偏光片生产基地二期工程布局超大尺寸TV,设计产能为3000 万平方米/年,预计2023 年爬坡。莆田二期产线聚焦车载产品,设计产能1000 万平米/年,预计2022 年6 月主厂房交付后试车爬坡。
股权激励落地,彰显公司未来发展信心:公司2021 年10 月底发布 《2021 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其参加对象总人数不超过288人(不含预留部分),其中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共计6 人,持股规模不超过208.8 万股,约占股本总额的1.2%。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为2021-2023 年经审计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不低于3/4/5.2 亿元。2021 年业绩目标已经达成,若2022 年业绩考核指标达成,则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31%。员工持股计划意在持续激励核心团队,增强管理层与业务骨干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彰显了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公司是国产偏光片领域龙头,深度受益于面板产能向大陆转移而带动上游偏光片的国产化需求,同时面板价格虽让处于下行区间但降幅呈现边际收窄趋势,预计Q2 面板旺季备货拉动供需趋于平衡,景气度有望回升。结合公司股权激励业绩考核指标,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5/5.65/7.53 亿元,对应EPS 为2.5/3.25/4.33 元,对应PE为13.76X/10.61X/7.96X,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面板需求不及预期;偏光片国产替代进度不及预期;公司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