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22年4月18日,东方盛虹发布2021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517.22亿元,同比上升53.48%(调整后);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44亿元,同比上升492.66%(调整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7.11%,同比增加13.70个百分点(调整后)。销售毛利率16.72%,同比上升10.77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9.83%,同比上升8.46个百分点。
其中,2021年Q4实现营收124.48亿元,环比-11.50%(调整后);实现归母净利润6.28亿元,环比-38.70%(调整后)。
点评:
长丝盈利能力增强,斯尔邦注入提升整体业绩
2021年,公司业绩迎来高速增长,实现营收517.22亿元,同比上升53.48%(调整后);实现归母净利润45.44亿元,同比增长492.66%(调整后),相比调整前,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高达1336.45%。公司业绩实现大幅增长,一方面受益于公司传统业务PTA和DTY盈利水平的提升,2021年公司DTY实现营收106.80亿元,同比增长62.02%;毛利率达19.12%,同比增加9.62个百分点;PTA实现营收71.17亿元,同比增加58.99%,毛利率达2.81%,同比增加3.17个百分点。同时,公司在2021年完成对斯尔邦的收购,为公司整体业绩带来大的增量。其中,2021年斯尔邦实现营业收入178.93亿元,净利润37.76亿元,净利率高达21.1%。分板块来看,丙烯腈和EVA为斯尔邦主要业绩贡献产品,其中丙烯腈2021年实现营收68.74亿元,同比增长87.82%,毛利率达31.47%,同比增长20.03个百分点;EVA 受行业供需趋紧,价格快速上涨,2021年实现营收63.96亿元,同比增长78.87%,毛利率达44.13%,同比增长19.89个百分点。
2021Q4,公司实现营收124.48亿元,环比-11.50%(调整后);实现归母净利润6.28亿元,环比-38.70%,主要受原料价格上涨以及EVA等产品价格略有下滑所致。
期间费用方面,公司2021年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30%/2.07%/2.11%,较去年同期变化分别为+0.09%/+0.16%/+0.12%,管理费用增加主要系本期人员增加及停工检修费用增加所致;同时,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达53.34亿元,同比增长33.94%(调整后),主要系本期收入规模扩大,回款增加所致。
炼化项目全面投产在即,规模及产品结构优势明显2021年6月,盛虹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首批核心装置完成中交,目前正做投料试车准备,预计2022年可投产贡献业绩增量。相较传统炼化企业,盛虹炼化在规模和产品结构方面优势明显,其单线规模达1600万吨,具有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常减压装置,可有效减少单位能耗,提高设备效率,展现出强成本竞争力;同时,盛虹炼化高附加值化工品占比高达69%,项目盈利能力更强。公司还积极布局下游深加工项目,拟建“2#乙二醇+苯酚/丙酮项目”和“POSM多元醇项目”,新增环氧乙烷、苯乙烯、聚醚多元醇等产能,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切入聚氨酯领域;同时,盛虹炼化子公司虹科新材料还拟建可降解材料项目,一期包括34万吨/年顺酐装置、20万吨/年BDO装置、及18万吨/年PBAT装置,产品附加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目前,上市公司已合计持有盛虹炼化100%股权,待炼化项目全面投产,公司将形成“炼化+聚酯+新材料”的产业矩阵,在业绩得到大幅提升的同时,炼化板块将成为聚酯化纤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的原料保障平台,一体化优势显著。
注入强盈利能力斯尔邦,公司切入新能源新材料领域2021年,公式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并购斯尔邦100%股权。斯尔邦专注于高附加值烯烃衍生物的生产,目前运营240万吨/年醇基多联产项目,主要产能包括30万吨/年EVA、78万吨/年丙烯腈、42万吨/年环氧乙烷及其衍生物、17万吨/年MMA、10万吨/年丁二烯及8万吨/年SAP。2021年,斯尔邦实现营业收入178.93亿元,净利润37.76亿元,净利率高达21.1%。通过本次交易,公司置入盈利能力强的优质资产,主营业务进一步拓展高附加值烯烃衍生物,增加多元石化及新能源新材料化学品,产业链布局进一步完善,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斯尔邦新增产能稳步推进,丙烷产业链项目积极建设中,主要产能包括70万吨/年PDH、52万吨/年丙烯腈和18万吨/年MMA,其中26万吨/年丙烯腈已于2021年底投产,剩余产能预计2022年达产;EO扩能改造项目也处于建设阶段(可新增产能10万吨/年)。同时,公司拟进一步扩大EVA产能优势,规划了60万吨/年光伏级EVA和10万吨/年热溶级EVA。
随着新增产能的持续落地,斯尔邦高端产品结构日趋完善,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公司将获成长新动能。
涤纶长丝产能稳步扩张,差异化龙头优势显著
公司是涤纶长丝差异化龙头,截至2021年末,公司拥有260万吨/年差别化纤维产能,差别化率超90%,其中主要以高端DTY产品为主。同时,公司涤纶长丝新项目储备充足,在建拟建产能高达245万吨/年,其中主要包括港虹纤维20万吨/年产能、国望宿迁一期及二期合计100万吨/年产能、芮邦二期25万吨/年产能、及虹海新材料100万吨/年产能,预计在未来几年陆续投放。随着新项目的持续建设,公司在涤纶长丝领域的规模优势将不断增强,长丝业务也将在未来三年为公司带来稳定的业绩增量。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驱动发展
公司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先后设立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苏州)、石化创新中心(上海),持续加大前沿研发投入,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达4.27亿元,同比增长72.48%。公司目前多项技术产品实现进口替代,填补国内空白。其中,斯尔邦开发出光伏级EVA,经中国石化联合会成果鉴定,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至报告期末,斯尔邦拥有6项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专利。同时,公司专注于民用涤纶长丝产品的技术开发,先后攻克超细纤维技术壁垒,建成拥有完整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可再生PTT聚酯、纤维产业链,率先在全球投产自主研发的由塑料瓶片到纺丝的熔体直纺生产线,在多种功能性纤维生产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聚酯化纤板块合计拥有39项发明专利、16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专利。通过持续创新,打造高水平科技研发体系,公司从抢占市场逐步转化为创造市场,发展主动权逐步提升。
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51、134.44、169.10亿元,EPS为1.79、2.26、2.84元/股,对应PE为8、6、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情况、新产能建设进度不达预期、新产能贡献业绩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变动、经济大幅下行、原油价格大幅震荡。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