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疫情短期冲击明显,公司22Q1 营收12.12 亿元/-4.64%,归母净利-2.32亿元。轻管理模式推动开店和储备店数量增长,pipeline 提升至1827 家(轻管理占比52.9%),为全年1800~2000 开店目标夯实基础。22Q1 公司主动降本增效,缩减营销开支并通过债务融资工具降低财务费用。与此同时,轻管理模式逐步打磨升级,为助力后续平稳期开店加速和长期数字化能力,公司适当加大管理费用和研发投入。短期局部疫情不确定性仍存,长期公司云酒店模式在单体翻牌助力下展店提速、产品迭代持续升级、会员体系不断丰富,均将推动公司持续积极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22Q1 局部疫情冲击显著,业绩阶段性承压。22Q1 收入12.12 亿元/-4.6%,其中酒店业务收入11.08 亿元/-4.0%(酒店运营收入8.01 亿元/-8.2%,酒店管理收入3.07 亿元/+9.1%),景区业务收入1.05 亿元/-11.05%。酒店业务利润-3.25亿元、同比21Q1 亏增4629 万元,景区业务利润5339 万元、较21Q1 减少751万元。归母净亏损2.32 亿元(vs. 中信证券预测-2.1 亿元),扣非后归母净亏损2.59 亿元。酒店业务收入和利润略低于预期主要系2 月下旬以来全国多地疫情散发,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管控严格导致RevPAR 修复中断。局部疫情反复之下公司缩减营销投放,并通过债务融资工具降低财务费用,22Q1 营销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同比下降19.7%/12.4%。由于会员新业务拓展和开发团队人员增加、数字化转型战略下研发投入的增加,公司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提高1.90/0.61pcts 至15.2%/1.2%。
局部疫情扰动RevPAR 修复,轻管理模式推动开店和储备店数量增加。22Q1公司Blended RevPAR 86 元(同比21Q1/19Q1 分别-8.8%/-37.2%,下同),ADR174 元(+3.0%/-2.8%),Occ 49.2%(-6.3pcts/-27.5pcts)。经济型酒店恢复优于中高端及轻管理, 经济型/中高端/云酒店RevPAR 同比分别-5.8%/9.7%/17.3% 。同店RevPAR 88 元/-10.5%,ADR172 元/+0.9%,Occ51.1%/-6.5pcts。22Q1 公司新开店190 家,同比21Q1 增6 家,关店113 家(因城市或物业改造/受局部疫情影响经营不佳或不符合管理标准/改造升级原因关店占比46%/35%/19%,净开77 家(其中经济型/中高端/轻管理分别净开-32/42/74 家,经济型酒店中如家和莫泰分别净关店23/14 家)。储备店数量环比上升36 家至1827 家, 其中经济型/ 中高端/ 轻管理分别占比17.0%/29.6%/52.9%。截至22Q1 境内被征用酒店近1,200 家(其中直营酒店数量占比10%~15%),占在营酒店总数约20%。公司全年开店目标维持1800~2000 家不变。
局部疫情波动下22Q2 修复仍有压力,关注积极调整带来的长期业绩弹性。1~2月市场回暖,元旦及春节期间公司RevPAR 同比小幅回升,但22M2 以来上海等全国多地Omicron 疫情传播影响超出预期,22M3/22M4 如家(不含管理输出和轻管理)RevPAR回落至2019 年同期61%和55%,预计动态清零政策下22Q2出行产业修复仍将面临压力。公司在局部疫情反复期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同时拓展疫区收入来源,22Q1 防疫征用酒店累计超千家,在两会和冬奥会期间提供吃住行和人员服务。局部疫情反复期间公司与金融机构合作为加盟商提供融资支持并进行政府纾困政策培训和运用。行业低谷期公司持续推行智能化酒店投入,积极开展会员活动提升会员粘性,为疫后发展打下基础。截至22Q1 公司会员总数达到1.34 亿,中央渠道间夜占比达到43%。
风险因素:经济复苏不达预期;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复影响酒店行业经营;公司新开门店数低于预期;公司增发进展低于预期。
投资建议:截至22Q1,公司位于上海的客房直营/加盟占比12.25%和6.57%。
当前上海疫情趋于平稳,酒店行业修复及头部集中逻辑依旧明确。看好公司云酒店助力单体翻牌下的展店提速,以及产品迭代升级、会员体系丰富的利好方向。考虑到当前疫情散发较为严重,预计公司业绩修复会有所放缓,下调2022EPS 预测至0.25 元(原为0.41 元),维持2023/2024EPS 预测 0.85/1.16 元。
现价对应2022~24 年PE 为91/27/20 倍,根据历史情况,头部酒店集团(华住、锦江、首旅)在行业上行修复周期中通常能够实现平均Forward PE 35x,给予公司2023 年35 倍PE,对应目标价30 元,维持“买入”评级。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