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4 月27 日,公司发布2021 年年报及2022 年一季报:2021 实现营业收入213.43 亿元,同比增长137.99%,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82.12 亿元,同比增长484.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1.76 亿元,同比增长507%。2021Q4 实现营业收入72.28 亿元,同比增长172.94%,环比增长12.71%,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2.09亿元,同比增长368.03%,环比增长22%,实现扣非归属净利润32.02 亿元,同比增长373.95%,环比增长22.75%。2022Q1 实现营业收入63.9 亿元,同比增长92.
57%,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0.51 亿元,同比增长124.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48 亿元,同比增长125.3%。
点评:
产能释放&行业景气上行,硅业龙头尽享业绩弹性。2021 实现营业收入213.43 亿元,同比增长137.99%,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82.12 亿元,同比增长484.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1.76 亿元,同比增长507%。2022Q1 实现营业收入63.9 亿元,同比增长92.57%,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0.51 亿元,同比增长124.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48 亿元,同比增长125.3%。公司业绩大幅提升主要受益于新增产能释放和主营业务景气,2021 年公司毛利率为52.87%,同比提升24.7pct,净利率为38.58%,同比提升22.82pct,ROE 为55.19%,同比提升39.71pct。2022Q1毛利率为47.5%,同比提升16.56pct,环比提升0.66pct,净利率为32.1%,同比提升19.29pct,环比下降1.36pct,ROE 为9.7%,同比提升6.66pct,环比下降2.
14pct。双控约束开工叠加需求全面推涨,工业硅及有机硅景气提升,据Wind 和卓创资讯,2021 年全年,工业硅及有机硅均价分别为2.14 万元/吨和3.14 万元/吨,同比分别上涨72%和67%;2022Q1,工业硅及有机硅均价分别为2.14 万元/吨和3.
14 万元/吨,同比分别上涨72%和67%。另外,2021 年,公司年产20 万吨密封胶项目成功投产。公司具备一体化带来的成本优势,充分受益于硅行业景气上行周期,原有产能利用率有效提升,新项目产能逐步释放,量价齐升推升业绩。
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显著,运营效率有效提升。公司充分利用新疆地区的煤炭资源和电力成本优势,打造了煤电硅一体化的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期间费用方面,2021 公司期间费用率合计为5.03%,同比下降3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0.16%,同比下降0.2pct,管理费用(含研发费用,可比口径)率为3.98%,同比下降1.01pct,财务费用率为0.89%,同比下降1.79pct。2022Q1 公司期间费用率合计为6. 81%,同比提升1.92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0.11%,同比下降0.18pct,管理费用(含研发费用,可比口径)率为5.89%,同比提升3.04pct,财务费用率为0.81%,同比下降0.94pct。
双控约束开工叠加需求全面推涨,工业硅及有机硅价格上扬。据Wind 和卓创资讯,2021 年全年,工业硅及有机硅均价分别为2.14 万元/吨和3.14 万元/吨,同比分别上涨72%和68%;2022Q1,工业硅及有机硅均价分别为2.14 万元/吨和3.14 万元/吨,同比分别上涨72%和67%。2021 年,供给端,由于能耗双控趋严,单吨能耗高达12000 度电的工业硅行业首当其冲;需求端,下游有机硅和多晶硅产能释放且开工率提升,同时,海外经济复苏叠加工业硅供给收缩导致海外订单增多,工业硅下游需求全面增加,供需紧张推涨工业硅价格。2022Q1,工业硅下游行业中,有机硅行业2022 年第一季度产量高达39.42 万吨,同比增加30.3%,大幅拉动对金属硅行业需求;多晶硅第一季度产量也达到15.7 万吨,同比增加41.8%;铝合金行业由于疫情和国际市场扰动下,整体需求量相对稳定。而工业硅新增产能多需要在下半年才能建成,供不应求导致价格抬升。工业硅价格上行对有机硅构成成本支撑,有机硅下游需求广泛,且随疫情平稳出现明显增长,成本与需求共振,有机硅价格上扬。
产业链一体化构筑成本优势,看好产能释放推升公司业绩。公司是硅基材料行业中业务链最完整、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工业硅主要布局新疆,仅靠自备电厂和石墨电极即可为每吨工业硅的生产节省3700 元左右的成本(与外购电极+公网电相比);受益于工业硅的自给,公司有机硅的毛利率水平也显著高于同行其他可比公司。另外,若公司新增产能新疆硅业新材料煤电硅一体化项目二期年产20 万吨硅氧烷及下游深加工项目、东部合盛煤电硅一体化项目二期年产 40 万吨工业硅项目、新疆硅业新材料煤电硅一体化项目三期年产20 万吨硅氧烷及下游深加工项目、云南合盛水电硅循环经济项目-80 万吨/年工业硅生产及配套 60 万吨型煤加工生产(一期)可如期投放,凭借公司位于工业硅行业成本曲线最左侧的优势,以及产业链一体化带来的有机硅成本优势,公司业绩有望站上新台阶。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由于公司新增新疆硅业新材料煤电硅一体化项目二期年产20 万吨硅氧烷及下游深加工项目、东部合盛煤电硅一体化项目二期年产 40 万吨工业硅项目及新疆硅业新材料煤电硅一体化项目三期年产20 万吨硅氧烷及下游深加工项目,我们略微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28 亿元(原为93.94 亿元)、100.03 亿元(原为99.31 亿元)、102.48 亿元(新增),EPS 分别为8.78 元、9.31 元、9.54 元。我们选取了同为硅领域的新安股份、硅宝科技、兴发集团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在2022 年、2023 年和2024 年的平均PE 为9.99 倍、8.30 倍和6.99 倍(对应2022 年5 月5 日收盘价),当前股价对应公司在2022 年、2023 年和2024 年的PE 分别为9.07 倍、8.55 倍和8.35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建项目不及预期风险;所依据的数据信息滞后风险;第三方数据因其获取方式、处理方法等引起的可信性风险。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