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22 年业绩稳步提升,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20%。公司发布1H22 业绩预告,1H22 实现归母净利润8.42 亿元(YoY +21.0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07 亿元(YoY+23.27%),尽管2Q22 受疫情及供应量影响,在新兴业务拉动下, 公司2Q22 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仍实现了3.95 亿元(YoY+16.52% , QoQ+86.32%) 。此前公司1Q22 实现营收25.45 亿元(YoY+22.29%),归母净利润3.41 亿元(YoY +31.0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12 亿元(YoY+36.98%)。
新能源发电重塑电网架构,公司高压功率器件与零部件系统迎增长。公司在光伏、风电、直流电网等新能源发电领域具备从功率器件、逆变器到系统的制造能力。我们预计21-25 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将由541 亿元增至1050亿元,对应光风储用IGBT 市场将由47 亿元增至88 亿元,叠加我国特高压/柔性直流电网项目高压功率器件年需求18 亿元,公司该领域业务成长可期。
汽车电动化渗透加速,公司IGBT 模块与电驱动系统市占率持续提升。在汽车电动化驱动下,我们预计21-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IGBT 市场将从99.9 亿元增至318.8 亿元。根据NE 时代数据,公司22 年1-6 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电驱动系统供应量为6.34 万套(占4.6%,YoY+275%),位列第6;IGBT 功率模块搭载量约22.6 万套(占11.2%,YoY >500%),位列第4;均处国内领先水平。
碳化硅技术持续突破,产能布局拓宽增长空间。公司在碳化硅领域深耕多年,已具备碳化硅功率器件及模块的制造能力,此外,搭载自研碳化硅功率器件的牵引变流器以及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已陆续在整车端应用。在此基础上,公司将现有4 英寸碳化硅产线(1 万片/月)提升至6 英寸(2.5 万片/月),以实现碳化硅MOSFET 工艺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拓宽未来成长空间。
轨交市场稳步发展,夯实公司业务基础。公司在轨道交通领域具备从功率器件、牵引变流器到整机系统的全产业链布局。预计随铁路与城轨建设加速,23 年我国高铁与动车牵引系统市场将达62 亿元。公司作为国内牵引变流系统的龙头供应商,市占率超60%;在轨道交通核心功率器件领域,公司已实现从晶闸管、IGBT 到碳化硅模块的全范围覆盖。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高压IGBT、碳化硅等功率器件的领先技术及核心装备的先进制造能力。预计公司22-24 年归母净利润22/25/28 亿元(YoY+9%/12%/14%),对应22-24 年PE 为39/35/30 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发电及汽车需求不及预期,轨交、电网投资不及预期等。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